失血性休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出血热进入高发期,这些一定要知道
TUhjnbcbe - 2024/8/26 16:59:00

肾综合征出血热

(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本文简称出血热),

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

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

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我国各个省份均有发现。

年,自陕西秦岭北坡修筑宝成铁路的工人中发生爆发流行,它的危害才开始被认识。每年,我省关中平原各市都有出血热病例报告。

数年来,通过对出血热防控工作的日益开展,发病率持续下降。目前,以农民为重点发病人群,亦有一些外出务工人员、驴友、钓鱼爱好者等发病后回忆曾进入出血热高发地区。

↓↓↓

肾综合征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迟者可于第9病日左右出现,少数在热退后发生休克,这是与细菌性感染不同之处。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少尿期

少尿期一般发生于第5~8病日,持续时间短者1天,长者10余天,一般为2~5天。多数患者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部分患者临床上没有明显低血压休克期,由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尿中有膜状物排出者为重症。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患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亦有少尿期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者,此时应和肾前性少尿相鉴别。

多尿期

多数患者少尿期后进入此期,少数患者可由发热期或低血压期转入此期。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第9~14天,持续时间短者1天,长者可达数月之久。此期为新生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善,加以尿素氮等潴留物质引起高渗性利尿作用,使尿量明显增加。尿量每天~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出血热救治,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了解疾病:作为个人,我们一定要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有足够的重视。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有一定的迷惑性,这个时期除发热外其他症状可不明显,因此最易误判,一些患者因此贻误治疗时机。

出血热的治疗强调“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因此,一旦怀疑自己“得了出血热”,医院就诊,防止病情延误,导致病情加重。

就医告知接触史:患者就医时应告知近2月内都去过哪些地方居住、旅行、工作,是否接触过老鼠或者居住、工作环境是否存在鼠患等。这对医生诊断疾病有重要意义。

防鼠灭鼠:流行性出血热一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等途径传播,吸入病毒感染的灰尘、吃了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会引起发病。所以,灭鼠防鼠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

疫苗接种:

接种人群: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尽早前往所在区县疾病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或村医处,积极接种出血热疫苗;外出务工人员应借返乡探亲等时机接种疫苗。

接种程序: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应当重新开始免疫。

需要解释的是:出血热疫苗属于灭活疫苗(死病毒疫苗),疫苗本身不会引发感染。

出血热的经济负担:出血热救治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根据患者症状轻重、医院收费标准等因素,医疗开销在数千至数万不等,其中还不包括误工费、看护费、交通费等其他负担。

因此,积极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做好出血热接种工作,是最“省钱、省心”的方法!

来源

陕西疾控

编辑

李聪迎

审核

刘妙往期精选最新进展!事关丝路科学城片区,信息量超大!推动上市企业发展,这场发布会有点“料”!.01亿元!高新区推动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靠的是……“大片”来了~每一张都是壁纸!丝路软件城,亮相!

1
查看完整版本: 出血热进入高发期,这些一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