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挽救更多危重创伤患者生命,提高救治效率及效果,近日,医院创伤骨科牵头成立了北京市首家危重创伤多学科救治团队,在该领域走在了国内前列。该团队目前已成功抢救了多名生命危在旦夕的重症患者,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北京市首家危重创伤多学科救治团队成立合影
不久前,一名重症病人正从河北承德转运至医院急诊。医院急诊后,分诊台护士简单了解情况并迅速协助病人转入抢救室予以心电监护及吸氧,同时立即通知创伤危重患者多学科救治团队(MDT),启动救治流程。
团队医生于5分钟之内到达现场。经过询问,初步了解到这位患者是在工作时被树木砸伤,医院检查后发现患者骨盆骨折、左胫骨平台骨折、左腓骨骨折、第四和第五腰椎横突骨折、腹膜后血肿,医院给予了紧急抢救措施,如补液、支具制动、输血等。但由于骨盆损伤严重,患者生命垂危,治疗困难程度也较大,于是转诊来到我院治疗。
患者入院时明显失血性休克,血常规血色素6.0g/L,我院创伤危重患者多学科救治团队成员迅速予以开放静脉通路,中心静脉置管,骨盆带稳定骨盆环,急诊床旁FAST检查,同时配血扩容,并明确了患者的初步诊断:
①骨盆骨折;
②胫骨平台骨折(左);
③骨骨折(左);
④腰骶横突骨折(L4左侧、L5双侧);
⑤上肢开放性损伤(双手、左肘);
⑥下肢开放性损伤(双膝、左足跟);
⑦腹部和下背及骨盆软组织损伤(左腹、左髂、骶部);
⑧急性失血性贫血;
⑨腹腔积液(肝周、脾周);
⑩胆囊结石。
骨盆骨折往往因为出血量较大会合并有低血容量性休克,结合患者轻度嗜睡、腹痛压痛的症状,医生判断病情可能会随时加重。果然,患者对扩容复苏反应不佳,紧急输血的情况下,复查血色素无明显回升,血压持续下降,基于FAST超声发现其中腹部肠系膜周围呈云雾状、盆腔血肿形成、脂肪间隙模糊。团队中创伤骨科李宇能、毛玉江医生,普外科高鹏冀医生,血管外科田轩、程志远医生,立即商讨可能存在腹腔内出血的情况,建议进行血管造影,同时为骨盆环损伤的救治争取条件。于是在1个半小时之内,团队医生紧急为患者进行了血管造影,发现髂内动脉末端出血,并立即予以栓塞处理。
这一操作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团队中白颖副主任在患者进入ICU后给予了积极的二期复苏治疗,患者病情也转向暂时稳定,大家始终悬着的心方才逐渐放下。早期全面手术治疗(ETC)也准备于48小时内进行,但团队在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时发现患者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的出现加大了围手术期发生肺栓塞的风险,于是团队中血管外科医生在患者的下腔静脉中放置了一枚小小的滤器,以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发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患者在入院后48小时左右全麻下进行了ETC手术,创伤骨科李宇能、毛玉江医生对患者实施骨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左胫骨外固定手术、肢体扩创术,由于术前血管外科田轩、程志远医生进行了选择性的暂时动脉阻断,术中操作精细,出血量小,术后继续转入ICU监测。由于病情相对稳定,第二天患者就成功转回创伤骨科病房继续治疗。9天后,待左胫骨周围软组织条件改善,患者又成功完成了最终的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恢复良好。伤后两周,患者终于顺利出院了。
据了解,医院众多危重创伤患者成功救治的案例之一。除了急诊医生的规范急救处理外,一个完善的、多专业整合的危重创伤患者救治团队是功不可没的。医院是北京市第一家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对于多发创伤患者的救治一直以来都有着国内领先水平以及治疗理念,多年来成功救治了数以百计转诊来的危重患者,更有着多次承担国家重大灾难救治任务的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危重创伤已经被列为国家惠民建设中医疗保障方面的重要一环,而欧美国家早已形成了危重创伤救治的多学科协同救治系统,但这一系统在我国目前尚在探索阶段。医院在蒋协远院长的带领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利用我院的传统优势,打破原有国内危重创伤救治的传统各学科会诊模式,打造了北京市第一个专门应对危重创伤的多学科团队。
目前团队以创伤骨科牵头,创伤骨科主任公茂琪教授任队长,李宇能副主任医师任副队长,团队成员涵盖创伤骨科,普通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烧伤科,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及介入科等专业。另有各专业知名专家教授和行*主任作为技术顾问和学术支持。
多学科救治打破传统的创伤患者治疗的会诊模式。当危重创伤患者出现,在院前就医院,根据相应标准一旦启动多学科救治模式,相关专业组成员会同时集结在急诊第一线,联合对患者进行一期救治,并根据救治效果进一步制定二期救治方案并持续跟进,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率及效果。我院创伤危重患者多学科救治团队自成立至今,短短时间内就从死神手中抢救了数名生命垂危的严重创伤患者,还成功地与院前急救机构对接,有效地救治了一名内蒙飞行转运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形成了院前、来院后以及后期康复的完整救治体系。
文丨创伤骨科
图丨宣传中心创伤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