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才源中学学生复课之后,小李回到了阔别多月的学校。然而在一节体育课上,小李却发生了意外。
小李的父亲接受采访时说,“事发后,我看了学校的监控视频,我儿子上体育课,前后也就两三分钟,他戴着口罩绕着操场跑着跑着,身子向后仰,就倒了下去,头部着地,又反弹起来,体育老师和同学又是拉又是抬。”
“他当时在学校跑步佩戴的不是N95,就是普通口罩。”李建(化名)告诉记者,佩戴口罩是因为疫情期间学校的规定。
“医院给我们出具的死亡证明上就写的是猝死,但具体什么诱因需要做尸检,我们家属不同意,我就想给孩子留个全尸。”李建(化名)说,“我到现在也没有琢磨清楚我孩子猝死的原因,只是怀疑是戴口罩跑步引起的,当天是个大晴天,正好是下午刚上课不久,温度有个20℃吧,戴着口罩跑,哪能舒服啊?”
?事件二
4月14日,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开学第二天,学校组织初三11个班级近人在操场跑1米,一名未满16周岁男生在进行集体跑步活动中晕倒,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死亡原因还在调查。
至于该校为何会“在疫情期间组织人在操场跑1米”,温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都是以班为单位的,应该没有1米,学生在家时间比较长,只是做了恢复性的锻炼。
?事件三
4月30号,长沙湘郡未来实验学校一学生上体育课,一名14岁学生在参加米体育测试时突然猝死。有目击者称,该学生在跑步时佩戴N95口罩,疑似呼吸不畅引发猝死。
这三起猝死事件的发生,着实令人痛心和惋惜。但过于巧合的原因,也令很多网民开始质疑,学生是否戴口罩跑步猝死是身体原因,还是由于口罩的不合理佩戴?对此,有关专家给出了专业的解答。(上下滑动查看)
?上海交通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
运动可能是造成小李发生猝死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可能他有一些潜在的心脏方面的疾病没有查出来,这种情况下一旦运动量大了就会发生这种风险,运动后发生猝死的风险肯定比不运动大。
戴口罩跑步,确实会影响氧气的吸入,对氧气的供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至于导致孩子发生猝死。
针对复学后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我建议,是否有必要佩戴口罩,要根据每个地方的疫情情况做科学的判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需要戴N95口罩,普通的外科口罩即可。
此外,为了避免潜在心脏病患者发生意外,运动量的强度应该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不强调成绩,重在参与。体育老师也应该及时观察学生的脸色和身体状况,有什么问题,应该及时停止运动,送医检查。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郑瑞强:
运动的时候,人体的耗氧增加,需要吸入非常多的氧气,戴口罩后氧气的吸入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缺氧,这一行为不仅会对人体的肺部造成损伤,还会对人体的全身造成损伤。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授王月丹:
即便是大人在佩戴N95口罩时,一次时间也不能超过4个小时,如果长时间持续使用N95口罩,会造成肺部损伤,可能会引起肺气肿之类的问题。
?医院感染管理部专家宗志勇、王妍潼:
不要给7岁以下的儿童戴N95口罩,哪怕是做了特殊空气阀设计的N95口罩,因为呼吸阻力会太大,小朋友会有窒息风险。
?广州中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何浩:
不建议孩子戴着口罩做剧烈运动,可能会引起缺氧,如果孩子需要上体育课的话,建议在通风的户外进行。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不戴口罩,尽量选择可保持一定距离的运动项目。
?医院心外科副教授孙宏涛:
N95口罩的密闭性很好,会导致呼吸不完全顺畅,呼出的气体有一定的数量停留在口腔与口鼻形成的空间里面,再反复吸入则会导致体内的二氧化碳水平提高而氧含量下降。
这会导致体内酸碱失调,引发呼吸性酸中*,还会使机体的血氧水平下降,严重的可能导致重要器官缺氧损害。
另外,N95口罩明显增加呼吸阻力,锻炼时戴着这样一个负担,很可能对孩子肺功能带来额外的损害。所以即便是医护人员戴也要严格遵守4小时的工作时限要求,孩子则更不能长时间佩戴,运动时更不推荐。
他认为,刚刚复课的学校暂时不要进行激烈的竞技性体育比赛,循序渐进地恢复孩子们的体育锻炼,激烈运动时不要佩戴口罩,尤其是N95口罩。?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陆华:当一个人的正常耗氧量因为口罩等因素受到限制时,活动能力自然会受到限制。如果在戴着口罩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大运动量运动,确实会对身体带来极大的影响。有时候急性的缺氧会导致体内内环境平衡的紊乱,也可能是诱发猝死的一个因素。在他看来,如果在户外进行运动,同学老师们能保持合适的安全距离,就不建议学生们戴着口罩进行运动。尤其是运动过后,汗水浸湿了口罩后,又会影响口罩的透气性。“而且运动时,根本不需要N95,勤洗手在防护和预防感染中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医院呼吸内科教授唐勇*:少年儿童选择口罩的首要原则就是通气舒适,N95口罩虽然防护性高,但不利于透气,所以不能佩戴N95口罩进行跑步、打球等运动。有些孩子在上体育课时也佩戴口罩,其实这是不可取的。不建议孩子戴着口罩进行激烈的运动训练,以免发生头晕、胸闷等症状。由此可见,N95口罩的防护力强,却不一定是孩子的最佳选择。N95口罩及医用外科口罩通气阻力都在帕左右,虽然防护性能高,却不利于透气,对于儿童日常防护而言,并非最佳选择。
既然不适合戴口罩上体育课,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体育课该怎么上?
的确,这场疫情的发生,让全社会都更加强烈意识到身体素养和日常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在这一共识下,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不能削弱,反而更应该乘势加强。我们选取了一些典型学校,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上下滑动查看)
张家口市宣化第二中学
体育课分阶段进行,循序渐进
张家口市宣化第二中学高三年级复学的当天,高三一班的学生就上了首次体育课。据该校副校长李涛介绍,学校对体育课提了一些限制性要求,如每班上课不超40人,错时上课、错位下楼、间隔锻炼等,内容上以冰雪体操、踢毽子等非聚集性体育活动为主。
如何既保障学生安全,又能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学校介绍,接下来的体育课教学,他们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做好衔接过渡,安排一些户外低强度运动,帮助学生适应从室内锻炼到户外锻炼的场景和内容变化;第二阶段适当提高训练强度,安排体育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进行协调性、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通过俯卧撑、登山跑等原地训练及短时间的跑跳练习等,增强学生体能;第三阶段考虑到高考临近,主要安排一些相对轻松、愉快的体育游戏类活动。
“复学后的体育课不管怎么上,贵在坚持。”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马剑说,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需要学校引导,也需要家校配合。学校体育教学要注意循序渐进,同时应继续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的指导。家长也应鼓励并督促学生进行适度体育锻炼,切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西校
摘下口罩上体育课
据了解,上海不少学校改进了体育课的上课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摘下口罩上体育课。
有记者探访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西校的复学第一课,发现同一楼层的六个班级学生,教室内按照一米距离间隔就坐,课桌上也装上了隔离玻璃板。
体育课上课前,老师们对运动器材进行消*处理。操场上,同学们前后间距一米,取下口罩准备上体育课。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前后左右间距一米以上,开始轻量体育活动。负责这节体育课的沈老师告诉记者,目前课堂内容会避免开展有对抗性的内容,将以进行运动量较少的内容。
5月7日,海南省教育厅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在组织学生上体育课和开展体育活动时,人员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不戴口罩。各学校安排室外体育课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体育课程可调至阴天或凉爽天进行。
5月7日,贵州省教育厅印发《复学复课后师生预防新冠肺炎感染口罩使用指引》,要求各校要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组织形式,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减少人员聚集,适度进行学生体能训练,帮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生室外体育课要保持间距1米以上,不用佩戴口罩。除了海南省、贵州省以外,针对上体育课到底要不要戴口罩,多省市已经发紧急通知制止。
4月28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指引》。其中提到,体育课、体育大课间须安排在室外的运动场所。避免在同一区域同一时间聚集上课。体育课中不密集站队,学生之间间隔距离建议最大化,不面对面站立。户外运动时,在相互间保持安全间隔距离的基础上,可以不戴口罩。
5月5日,深圳市教育局印发《深圳市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意见》,《意见》要求,课堂教学不采用密集队形,避免进行身体直接对抗性和接触性的体育活动,建议以发展心肺功能的有氧徒手运动和自主单人完成的练习动作为主。学生整体行进时建议采取一路纵队,前后距离建议在2米以上;如确需并排行进时,左右间隔建议在2米以上。教学内容选择要相对简单易学,不要选择需他人保护和协作完成的技术动作,避免安排需手触地、扶墙或栏杆等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则不提倡采用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活动时尽量做到不闲谈,要避免面对面说话,教师在指导学生时的距离建议2米以上。
5月5日,佛山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学生参与体育课、体育大课间、体育训练等户外运动时,在相互间保持安全间距前提下,经校卫生健康副校长和校医同意,可不戴口罩,运动前正确存放口罩,运动完毕,待呼吸平稳、洗手后及时戴口罩。不密集站队,学生之间间距保持2米以上,不面对面站立。
厦门市教育局发通知,提了10条意见,户外运动时,在相互间保持安全间隔距离的基础上,可以不戴口罩。参加体育中考时,在严格按照疫情期间防控方案要求实施的情况下,考生在考试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不戴口罩。
5月6日,长沙市教育局表示,夏季来临,气温逐步升高,学生戴口罩进行体育活动既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还可能引发意外情况。根据《湖南省社会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南》相关指导意见,户外开展体育活动(课间操、体育课、体育训练等),在保障安全距离情况下,师生一律不戴口罩。
我国青少年课业本身就是比较繁重的。在这个超长寒假里,广大青少年居家期间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暴露无疑。
熬夜这是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头号公敌。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