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失血1/4
“多学科”联手成功救治
血液是维系生命的源泉,失血过多可引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近日,医院接诊了一名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失血量达余毫升,差不多是身体血液量的1/4。面对这样的危急重症患者,该院迅速组织“多学科”联合救治,启动“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该患者转危为安,目前病情稳定,预计本周可出院。
三科室同“出手”,患者转危为安
62岁的吴大伯现在回想起自己吐血那一幕还心有余悸。他说这次真是捡回了一条命。
原来,不久前,吴大伯突然出现了便血。最初是黑便,后来转为便鲜血。因为量不大,吴大伯也没在意。可没想到,他开始吐血,终于,在猛吐了一小盆血之后,吴大伯昏过去了。家人吓坏了,赶紧将他送到医院娄桥院区,此时距离吴大伯开始便血已经过去了2天。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吕望根据吴大伯的病情,结合吴大伯既往病史,初步判断是上消化道出血,马上给予紧急处置:血常规检查、输血、补液、清理口腔血块以及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快速通知消化内科与介入血管外科等多学科医生进行会诊,启动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血液检查结果显示,吴大伯的血红蛋白已经降至52g/L,正常的血红蛋白值为g/L-g/L。医生根据家人的描述估计,吴大伯失血量应该有毫升,按照吴大伯的体重估算,其总血液量约为毫升,失血量达到了1/4。并且吴大伯已经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情况十分危急。
到达现场后,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翁雪健立即给吴大伯做了胃镜检查,病灶位置十分凶险,翁雪健迅速找到了出血点,并在胃镜下进行了硬化剂注射,在紧张的抢救治疗后,暂时止住了出血。随后,介入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虞希祥带领团队给出现门脉高压的吴大伯进行了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就是通过颈静脉穿刺入路,在其肝脏里放了支架,为门静脉与肝静脉搭了一个“桥”,将门静脉的血液压力降下来,控制住了出血。术后,吴大伯进入急诊监护病房,由急诊科主治医师杨宝华密切监测,1天后,吴大伯生命体征稳定,转入普通病房。
至此,“多学科”联手救治画上一个完满句号。
“介入”可“插手”全院的救治工作
失血量、失血速度、患者病情等,综合这些条件,吴大伯被定性为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学科’协作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各种出血患者也见得多了,但像吴大伯这样一下子失血这么多的,临床上并不多见。”虞希祥告诉记者,给吴大伯做微创手术的时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先撇开他的危重情况不说,因为有乙肝、肝硬化等病史,吴大伯的肝脏缩小、变硬,肝脏穿刺的成功率也相应降低了。“不过这种手术平时也常做,团队的经验比较丰富,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目前,吴大伯情况稳定。”
说到“多学科”协作,虞希祥表示,介入血管外科应该是全院参加协作最多、最广的科室。“‘介入’其实说白了就是‘插手’,哪个科室需要做‘介入’手术的,我们便会参与进去,像骨科、妇产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都开展过‘多学科’协作。”
据介绍,“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是在国家卫健委急诊质控中心指导下,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联合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联合建设的重点项目。医院自年6月开始建设“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在副院长姜文兵带领下,由急诊医学科主任陈新国牵头,集急诊医学科、消化科、普外科、介入血管外科、内镜中心、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等各科力量,制定专门诊疗流程,打通快速“MDT”通道,并于年12月通过国家专家组评审验收。
黑便呕血四五斤
重度贫血人也晕
急诊救治快速道
多科联合除险情
虞希祥
医院(医院)
医院
介入血管外科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温州市医学会介入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委,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中心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下肢动脉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委员会委员,《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年以来已主持介入手术余例,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擅长: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主动脉瘤大支架隔绝术,颈动脉狭窄、内脏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下肢动脉闭塞及糖尿病足支架球囊成形术,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肝癌及其它肿瘤介入治疗及射频等。
门诊时间:
娄桥院区: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来源
温州商报胡宁
打油诗来源
儿科朱凯
(注:图片和文字来源版权所有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医院首次公布女性妇科疾病大数据
这两种疾病高发,你中标了吗?
肝胆外科专家坐诊
不用扬鞭自奋蹄,春来争先开新局,医院召开第七届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便民再升级!足不出户,新生儿妈妈在家就能办理“出生一件事”啦!
打开抖音APP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