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
决定自己生死的不是医生
而是时间!
前不久,有一名男子从高处坠下,医务人员极力抢救,最终还是慢了一拍。
在国内传统的救治流程下,他的术前检查就将近花了3个小时。
严重创伤患者
术前抢救一般要2-3小时
这并不是个例,而是目前国内严重创伤病人救治的主要模式。
很多严重创伤患者从进院即刻医嘱时、多学科会诊、做CT检查、采血样、输血等到确定性手术治疗前的这段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一般需要花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医院在抢救前,都还有8道创伤救治流程
“
由于转运病人时间长和抢救流程上存在缺陷,一般导致严重创伤病人救治成功率低。
——医院急危重症
医学部主任*兰
但如果能在*金1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和康复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死亡率已从34%降低到20%。
这种情况,在深圳市医院已经实现。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已从42%下降至12%。
入院到手术,提速2倍!
12月1日-2日,“第四届创伤与急危重症医学南山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的创伤救治专家,带来了国内外最先进创伤救治理念。
其中,医院院长骆旭东在会上介绍了“南山创伤救治模式”——
过去,严重创伤病人送院急救后,从入院到进行手术,时间已经医院的超过分钟,现在,已经缩短到56分钟!
“
下一步将构建‘医生等病人’的救治模式,将‘创伤为意外事件’转变为‘创伤是可以防治的疾病’。
——骆旭东
他们怎么做到的?
把美国救治模式“搬”过来
医院急诊科为例,该院接诊的严重创伤病人以交通事故、意外摔伤为主,每年接诊此类严重创伤和危急重症病人余人。
年,医院就与美国西部最大创伤救治中心、救治水平位居全美前三名的美国南加州大学创伤急救中心合作,具体做法包括——
建立“创伤与危急重症医学中心”
选派人员赴美参加系统培训,参加国际ATLS考核,获得救治资质
美国专家也定期来院指导,成立创伤团队,开展团队为主导的救治模
......
该院就以这种方式引进美国最先进的急救方法和技术,使得急救、创伤及危重症救治水平得以提高。
组建了30人创伤团队
成员全部通过正规国际培训
对于多发伤患者,由于伤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所以抢救过程要求争分夺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伤情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因此,医院组建了一支30人的创伤团队,医生来自包括普外、肝胆科、骨科、急诊科、ICU等,其中15人进行常规排班,参加日常创伤救治。
和一般的医护人员不一样,所有成员都通过正规的、有国际资质认证的培训。
医院前
医生已准备就绪
针对救治流程不规范导致的各环节停留时间长的问题,医院选择了优化创伤救治流程。
医院前,院内已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医院后即可展开救治,有效减少因等待造成的延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
▲建立了这种新型创伤流程后,医院专科医生到达患者面前,用时比去年最多缩短了44.3分钟
开通绿色通道
今年一季度输血平均只需14分钟
和一般的多学科会诊模式不一样,在医院,抢救病人是以创伤团队为中心的多学科协助救治。
例如在以前,如果一位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人需要实施急救非同型输血,往往会遭遇输血延误、医护人员对非同型输血没经验等情况。对于多发伤患者,甚至会出现推诿收治病人等情况,最后由ICU被动救治。
但通过培训和考核,现在遇到严重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病人,该院医护人员可以立即电话申请,无需等待血常规、血型。而血库会常备O型血,一旦接到电话申请后,需要1分钟内发血。这样就为病人抢救争取了时间。
▲医嘱开出到输O型红悬液从16年平均的18.7分钟到今年1季度的14.8分钟
死亡率已下降到12%
未来ICU床位将增至张
目前,医院用这种模式已经取得了以下成果:
严重创伤死亡率已从42%下降至12%
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课题4项,文章1篇,译著1册
形成12个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在国内创伤及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影响力也大力提升
未来,医院改扩建工程完成后,ICU计划增至张床位,该院将建成南山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战时医疗救护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中心。
-End-
资料来源:医院、南方都市报、“读特”客户端等
喜欢就奖励深小卫一个大拇指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