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夯实基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如今,在我们正安县,不管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都不用往远处跑,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近日,医院病愈出院的安场镇村民姚旭敏高兴地跟邻居们说。仅仅几年时间,在驻点专家对口帮扶下,我们正安县各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开设了儿科、妇科、皮肤科、中医康复理疗科等新科室。还开展了腱鞘囊肿切除术、血管瘤切除术、骨折外固定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新技术,提高了我们正安的医疗服务水平。对于本县医疗状况的改变,医院医生张云勇也深有感触。
从年2月起至今,遵义市卫生健康局在全市优选名优秀医生到深度贫困县正安县开展集中帮扶,通过传、帮、带、教等多种途径,有效提升了正安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构建了一支“医德高、能力强、技术好”的基层医疗服务团队,群众就医满意度大幅提升。对正安县开展的医疗帮扶,正是十三五期间遵义市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对县(区)级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一个折射。市一医、市四医、医院,都分别挂医院,“各自包保”,开展人员培训、学科联盟、挂职指导帮扶。市二医(市妇幼保健院)重点帮扶播州区、汇川区妇幼保健院,对其他县妇幼保健院都有不同的业务指导帮扶。医院则对赤医院开展重点帮扶。市三医(医院)对凤冈、桐梓、赤水、道真、余庆、医院从管理、学科能力、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扶持,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因此进一步加强。如此,遵义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另外,遵义以“三个三”标准为核心,推进全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三建成”,医疗技术人员达到“三合格”,医疗服务能力实现“三达标”,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医疗基础。与此同时,遵义“百院大战”项目全面实施完毕,夯实了市县医疗基础设施;医院创建,全市14个县(市、区)均有一家以上医院,成为医院数量最多的地州。
为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遵义全面抢抓对外协作机遇。年以来,上海、浙江等地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帮扶遵义,帮扶遵义30家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覆盖了原8个贫困县(市)个乡镇卫生院,遵义医疗卫生骨干余人次赴京沪浙等地进修学习,上海相继为遵义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13个临床医学中心、1个“人才学院”,全面提升遵义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涵盖市、县、乡、村四级的遵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整,协作更加密切,基医院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门诊部及诊所为补充的“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依托、村卫生室为基础的“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充分保障。围绕群众对看病就医中“少跑,近跑、不跑”的愿景,遵义市全面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在医院推行“最多跑一次”服务,实施13项医疗服务改革,优化挂号服务流程,看病少排队。遵义市卫生健康局长刘勇说,通过实施多种优化服务,有效减少了群众就医中的“三长一短”,“遵义就医版‘最多跑一次’”切实改善了广大群众的就医体验,提升了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被全省所推广。二
健康扶贫加速“健康遵义”建设
冯大伦是习水县永安镇贫困户,医院确诊为肺癌,需要缴5万元住院费。因为精准扶贫户可享受“先治疗后付费”的*策,冯大伦不再为巨额医疗费而发愁了。冯大伦的就医故事就是遵义“健康扶贫”的一个真实写照。
“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这曾是农村百姓就医状况的真实写照。为真正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医疗保障成为遵义市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一项主要内容。为此,遵义市用好一系列健康扶贫*策,加强医疗救助保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基本医疗有保障,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努力打赢健康扶贫战。
至今,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行*村卫生室和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并都配置执业(助理)医师、合格村医。实施大病专项集中救治,确保精准救治到人。以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及健康扶贫慢病、大病为重点,全面开展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工作,逐户逐人建立健康档案,全市贫困人口户户有协议、人人有健康教育、村村有台账、乡镇有档案。
“感谢老村医,长期为我的精神病侄儿上门服务。”在湄潭县复兴镇湄江湖村,村民胡永林经常念叨着七旬“全国最美医生”雍元书。雍老是全村人的家庭医生,常年为村民开展健康教育、公卫和基本医疗服务。在健康扶贫大战中,他更是忘我地走村入户,为贫困户和慢性病人精准服务。在遵义农村,有很多跟雍元书一样的村医,为村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行动不便的特殊患者送药上门,通过常态化上门健康指导、日常健康教育、个性化的健康管理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为真正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服务一人、满意一人”的基本要求,遵义市对所有孕产妇、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4种慢病、30种大病,实施定距离、定取药点、定患者、定药品、定时限和约定服务的“五定一约”制度,实现门诊慢病应纳尽纳。
年上半年,全市累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个,常住人口签约.24万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已达94%,基本实现应签尽签。
“多亏社区医生经常来家为我检查血压血脂,提醒我吃清淡点,让我的病得到控制”,桐梓县蟠龙易地扶贫安置点的68岁“新市民”蒋发祥对家庭医生的上门服务十分感念。为切实做好健康扶贫“后半篇文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续管理服务工作,遵义市围绕“健康遵义”战略行动,以蟠龙社区易地扶贫安置点为试点开展“新市民健康新生活”示范创建,对搬迁群众进行健康教育。结合网格包保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搬迁群众实施精准健康管理。因此,安置点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得以不断提升,促进安置点的和谐发展。“新市民健康新生活”示范创建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高度肯定和推广。
三
因地制宜纵深建设医共体
“没想到乡镇卫生院还能请来县城的专家”,习水县温水镇村民刘兰逢人就说。三个月前,医院温水分院生产过程中由于“持续性右枕横位,第二产程停滞”,进行急诊剖宫产术,术后又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出现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和极重度失血性贫血,情况十分危急。该院立即启用医共体联动机制,医院调度多学科专家组成救治团队,赶往温水分院全力抢救,最终刘兰母女平安。
刘兰的幸运,得益于遵义市纵深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为基层百姓带来的高质量医疗保障。
为深度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遵义市遵循“做强中心乡镇、提升一般乡镇”的思路,在全市个乡镇卫生院中,规划了5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医院医院的医疗资源,医院标准的乡镇级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以此辐射带动周边一般乡镇卫生院,更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
遵义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组建了1-3个县域医共体,全市共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9个,规划县域乡镇医疗中心50个,逐步按照“六统一”标准实现深度整合,形成了“整体推进、各具特色、成效明显”的格局。
医共体内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逐步实现,推动了遵义县域医疗服务效能的整体提升。对此,一组数据充分印证——年,遵义市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08万人次,同比增加1.78%;出院人次50.47万人,同比增加1.79%;双向转诊渠道更顺畅,基层医医院转诊人次,同比降低37.88%,医院下转回基层人次,同比增加.83%。因遵义市在医共体建设方面的大胆探索和实践,今年9月,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培训会暨工作推进会在遵义市召开。
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战略目标,“十三五”时期,遵义卫生健康事业医院改革发展;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的问题和短板,稳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织密筑牢全市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攀升,荣获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始终保持血液工作走在前列,连续十届获得“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这是遵义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为群众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卫生健康屏障,向着美好的“十四五”,遵义卫生健康事业继续劲风疾驰。信息来源:遵义杂志社陈玉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