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欧洲危重病学会休克共识要点解读
TUhjnbcbe - 2020/10/8 6:03:00
欧洲危重病医学会休克与血液动力学监测共识有哪些要点值得临床医生
  在近日举医院急救高峰论坛上,来自医院急诊科的童朝阳和宋振举教授对版欧洲危重病医学会休克与血液动力学监测共识进行了解读。


  共识中对休克的定义:循环系统功能衰竭即机体不能将足够氧气运输到组织器官,从而引起细胞氧利用障碍,即氧耗处于氧输送依赖阶段,并伴乳酸水平升高。分类强调了“混合型休克”
  休克可表现为这四种基本类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梗阻性休克、分布性休克(脓*性、过敏性和神经源性)。
  但临床上很少遇到单一类型的休克,大部分患者的休克往往是混合型的。比如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后,往往伴随继发性的感染。这种情况仅用单一型休克就很难解释。诊断四大要点
  1、血压不是诊断的必备条件
  共识指出,临床诊断休克需结合很多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血液生化指标,必要时可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低血压不一定是休克,休克也不一定会低血压。因为机体的生理代偿机制可以通过血管收缩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单靠血压诊断休克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2、突出了“threewindows”
  休克早期常表现为组织低灌注,包括皮肤的湿冷/苍白、尿量减少。此外,共识还新增了神志障碍这一临床表现,老年人休克一般以此为首发表现。皮肤、尿量和神志构成了诊断的“threewindows”。


  3、乳酸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测值
  共识将乳酸水平检测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对所有怀疑休克的病人,推荐测定乳酸水平(1C),若患者乳酸水平2mmol,应高度怀疑休克。
  乳酸指标对休克的诊断,病情的分级及预后评估都比较有用。而且乳酸检测费用低廉,医院也可以开展。
  4、监测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
  当使用基本的临床检测手段无法鉴别休克类型时,可考虑采用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此外血流动力学监测还可帮助确定休克的治疗方法,评估患者对休克治疗的反应。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应强调动态、联合、微创或无创。治疗四大注意事项
  1、目标血压需个体化
  推荐起始血压目标为MAP≥65mmHg。(1C)
  对于未能控制出血且无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建议选择较低的目标血压。(2C)
  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或升高血压后病情改善的患者,建议选择相对较高的MAP目标。(2B)
  当休克对初始治疗无反应和(或)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时,推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2、改善灌注治疗措施
  推荐尽早开始改善血流灌注治疗,包括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液体复苏,必要时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和针对休克病因的治疗。
  当心功能异常合并心输出量降低或不足,且优化前后负荷仍持续表现组织低灌注时建议加用强心药物。(2C)所以临床应谨慎使用强心药物。
  对于休克患者,推荐不应把氧输送绝对数值作为治疗目标(1A)。因为即使把氧输送提到很高,也无法解决休克患者后期的细胞功能障碍问题。
  3、评价治疗反应
  对于初始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应该采用补液吗?
  对于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目的常常是增加心输出量以改善组织灌注。心输出量和心功能的评价有助于判断疗效。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时,心输出量增加至少10-15%提示患者对输液有反应。但并不是所有治疗有反应的患者都需要补液,尤其是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的危重患者,补液后会出现全身性水肿。
  推荐:
  对于初始治疗有反应的休克患者,不推荐常规测定心输出量(IC);
  如果患者对于初始治疗无反应,推荐测定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以评价液体治疗或强心药物的治疗反应(IC);
  心脏超声检查虽不能提供连续血流动力学数据,但仍是床旁心功能评价的最佳方法。心脏超声检查作用在于:鉴别血液动力学紊乱类型;选择最佳的治疗办法(补液/强心/血滤);评估治疗的反应性。共识指出,心脏超声检查可用于动态监测休克患者的心功能;但不推荐休克患者常规留置肺动脉导管(PAC)(1A);对于休克患者,推荐采用创伤较小(如果经过临床验证)而不是创伤较大的监测手段。


  4、监测前负荷及输液反应性
  优化液体治疗是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液体复苏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目前的临床情况通过提高心输出量能否完全或部分解决;(2)液体复苏治疗能否有效实现以上目标。
  病因不同、疾病发展的阶段不同,病理生理机制也不同,因此,危重病患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是“个体化”治疗的典型体现,液体复苏治疗能不能实现以上目标是临床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不考虑目标,单纯进行液体治疗,造成的后果将会很严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欧洲危重病学会休克共识要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