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种妇科常见的急腹症黄体破裂
TUhjnbcbe - 2025/2/7 19:21:00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下文将带你详细了解关于黄体破裂的那些事。

什么是黄体?什么是黄体囊肿?

“黄体”是在每个月经周期后半期,卵巢上卵泡成熟并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壁的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向内侵入空腔,并被周围结缔组织的卵泡外膜包围后共同形成。在黄体生成素作用下,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进一步黄素化,在两种细胞中含有大量胡萝卜素,故所形成的“黄体”因外观多为黄色而得名。黄体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持续增厚,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如果排出的卵子形成受精卵,黄体将转变为妊娠黄体并继续分泌雌、孕激素维持妊娠。如果排出的卵子没有受精,黄体将在排卵后9~10天逐渐萎缩退化,“大姨妈”也将如约而至。

黄体的大小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在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体积达到高峰,直径一般在1~2cm,也有的黄体直径可以达到5~6厘米,有的甚至可达8~9厘米或者更大,称之为“黄体囊肿”。

为什么黄体容易破裂?

黄体壁很薄而且有丰富的血管结构,当黄体内部因液体聚集可使其张力增加,此时在外力作用下极易导致破裂,引起出血。

黄体破裂的原因有哪些?

性生活是引发黄体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他施加压力的因素如长期便秘用力排便、妇科检查时挤压、剧烈运动、腹部受到撞击等也有可能引发黄体破裂。除此之外,有时黄体也会发生自发性破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黄体内部小血管发生破裂时,出血都能自己止住。如果存在凝血机制异常或出血量较多时,血液则在黄体腔内积累,压力不断升高,最终黄体将因“不堪重负”而发生破裂。

黄体破裂有哪些症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黄体破裂出血时,血液越来越多积聚于腹腔,刺激腹膜即可引起腹痛;血液积聚在子宫直肠陷窝时,则会产生肛门坠胀感,有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出血严重时,还可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黄体破裂,怎么治疗?

如果出血量较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没有继续活动性出血,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措施。主要为卧床休息、止血和预防感染治疗。如果患者出血不止、生命体征不平稳则需要积极手术。一般采取腹腔镜探查进行黄体剥除和缝合止血。

如何预防黄体破裂?

每个月经周期都会有黄体形成,因此,在发生黄体破裂之前根本无法预知。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避免前面提到的那些引起黄体破裂的诱因,如果出现上面的症状及时就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种妇科常见的急腹症黄体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