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平
急诊室急急忙忙推来一位病人,救护车送过来的,是一位62岁的女性,到医院已经没有意识了。病人的左边小腿发黑,上面有数十个水泡样的皮疹。病人的血压还在持续下降,情况十分危急,为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急需进行抢救措施。
病人被推进了抢救室,我们在室外与焦急的家属进行交谈。经过家属的亲口叙述,我们大概拼凑出了事件的经过。
患者梁阿姨,62岁,患有糖尿病,最近血糖控制得不太好,医院进行复诊开药。平日里,梁阿姨也总爱跳跳广场舞,买买菜做做饭什么的,除了血糖问题,身体一直看起来挺不错。
入夏后,梁阿姨左边小腿上出现了一块硬币大小的破皮伤口。一开始,梁阿姨并未在意,毕竟平时也常磕磕碰碰的,说不准是什么时候不小心剐蹭到的。于是乎,伤口一直反反复复的,没有彻底好过。这却仍未引起梁阿姨的重视,她总乐观地认为,糖尿病的人伤口本就难愈合,区区皮肉伤,不碍啥事。
殊不知,今日之局面,便是从这区区皮肉伤开始的。
既已入夏,那当然少不了去往海边,吹吹海风,泡泡海水,吃吃海鲜,体验独属于夏天的氛围啦。海风咸咸的,轻轻吹过发梢,滑过汗湿的脸颊,抚起一丝内心的波澜。
携上亲朋好友,拖家带口,捎上舞友,四五成群。一路小车自驾,梁阿姨终于来到了海边。海啊,蓝蓝的,浪漫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大自然的馈赠,所触及过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纯白无暇。梁阿姨甚是享受,任由波浪懒懒的,抚过她的脚丫,触及膝盖。再往深处走,整个人便被它深深地包裹。海水的压力下,梁阿姨感到胸腔内有些许压迫感,可灵魂却如此地自由。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未曾想,噩梦就这么开始了。
惜别海浪,第二天,梁阿姨左边的小腿开始明显肿胀起来,破损处尤为疼痛。可能是海水浸泡下,伤口发炎了,梁阿姨如是想着,仍是没有引起重视。第三天,梁阿姨连路都走不了,这下麻烦大了,她的医院,进行抗感染治疗,服药后便回到了家。
可哪知,第四天梁阿姨的病情就迅速恶化。梁阿姨发起了高烧,时不时打寒战,呼吸开始急促,小腿发黑部长出来大大小小的水泡,水泡亮晶晶的,有些已经破裂流出液体。本想等天亮后再前往专科进行救治,可眼下梁阿姨病情持续恶化,这不能再等了,会出人命的。家属匆匆忙拨打,救护车一路飞奔,将失去意医院,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经检查结果显示,梁阿姨心衰指标超了20倍,感染程度的指标超了倍,妥妥的危重病人了。经一番抢救,医生又在梁阿姨的右腿上划了几个口子,希望通过引流,能暂时缓解梁阿姨的病情。可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病情仍在持续恶化。
“我们这里的话,建议要截肢。如果截肢了,我们还能赌一把,把她抢救回来。但是如果不截肢,继续拖下去,可能患者的性命都很难保证了。”医生如是说到。
还是先保命吧,剩下的可以以后再说。家属想着,终于同意了医生进行截肢手术。
后来啊,经医生的不懈努力下,梁阿姨总算保住了一条命。经细菌培养证实,梁阿姨所感染的是一种分布极广的海洋细菌:海洋创伤弧菌。后来根据梁阿姨清醒后回忆,基本能确定,该菌是她在海边游玩时,从她左小腿的伤口中趁虚而入。
无独有偶,医院也接收了两例海洋创伤弧菌感染的患者。其中一例是一位60岁的老人,他在洗海虾过程中,不慎被虾尾划破了手。医院时,老人已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最终未能抢救回来。
相比之下,梁阿姨算是幸运的了。
那么,海洋创伤弧菌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如此凶险呢?
关于海洋创伤弧菌:
海洋创伤弧菌在海洋中分布十分广泛,它感染十分少见,致死率极高。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生食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海水产品,其次是伤口感染。多数患者会因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创伤弧菌具有嗜温性,近年来,它随着温室效应全球化进展,发病率逐年升高。它的适宜温度为20~30℃,当温度低于13℃时,创伤弧菌会进入一种可存活但停止生长的状态。这解释了为什么创伤弧菌感染的高峰期在每年的3~11月份,该医院在短短几天内就接收了3名该病例的患者。因为该时期的海水温度处在上升期,适宜创伤弧菌的增殖。
创伤弧菌脓毒症发病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城市与地区,在欧洲、美国、亚洲均有报道。在我国,它主要流行于台湾、香港等地。
受到感染后,它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发热、寒战、休克和特征性大疱样皮损,也可伴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患者体温37.5℃,伴有寒战,部分患者体温可达40℃以上。
海洋创伤弧菌的易感人群: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感染此类细菌的概率十分微小。可对于有肝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来说,则需要多加留意了。
易感人群包括:慢性肝病、血色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患者。
如何预防海洋创伤弧菌?
1、处理海产品时记得佩戴手套。若不慎被海鲜刺伤,要将血挤出,再及时用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清洗。在伤口未愈合前,切记触碰到水。一旦出现局部的红肿,医院进行就诊。
2、一般来说,海洋创伤弧菌在60°C以上高温便可被杀灭。所以建议在食用海产品前一定要煮熟煮透,千万不要生吃海产品。提高卫生意识。
海洋创伤弧菌的感染较为罕见,可一旦感染,起病十分急骤,患者很容易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建议在日常仍要做好防护,对于易感人群而言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