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本是一种能量,如今却成为了杀死我们的凶手!
多地有人因热射病死亡,医生抢救艰难
近一周以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有些地区气温甚至达到了40℃以上。这三伏天才刚来呢,高温热浪就已经如洪水猛兽一般向我们发起了最猛烈的攻击。
就在昨天,仅浙江、四川两地就报道已有两人死于热射病,尚有多人正在抢救中。
根据医院急诊科医生吴建荣介绍,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6日下午被工友送来,他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已经休克。经检查,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过31个小时抢救,于8日凌晨去世。
据悉,该院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
此外,医院也有相关报道。7月10日,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在转诊至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另外两人还在抢救治疗中。
不止这两地,仅仅七月份,郑州、南京、重庆、长沙等多地都出现了热射病患者。
有人会问,热射病不就是中暑,怎么会闹出人命呢?
这就大错特错了,很多人对热射病认识不清,经常把它等同于一般中暑,这轻视了它的危害性。通俗点讲,热射病就是最严重的中暑,它与大众所说的中暑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意识是否丧失或正在丧失。
根据年首发于《解放军医学杂志》网络版的《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指暴露在热环境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至40℃以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例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死亡率可高达80%。
想想刚出锅的水煮肉吧,患者的器官犹如被开水煮过一样,倘若降温处理不及时,那造成的后果无法想象!
极端高温下,热射病将成为新的流行病
我们的世界已经被极端天气统治了,人类就像是待宰的羔羊,正发出咩咩咩的叫声!
据发表在NatureClimateChange的一篇研究指出,未来30年世界范围内出现“破纪录”热浪的频率将是过去30年的2至7倍。
研究还发现,如果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趋势依然持续,年之后,这种极端热浪出现的频率或将达到3至21倍。其研究者ErichFischer博士说,极端高温天气下,我们要注意和高温有关的疾病和伤害,它带给人类社会的灾难已不容小觑。
最近,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综述表明,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经历过热浪的侵袭。
美国在年至年间,共有例与热有关的死亡病例,其中三分之一发生在65岁或以上的人群中;在巴黎,大约人曾一年内因为热浪而在1周内死去,即使是那些不在高温下工作的人也很难抵御热射病的攻击;今年上半年日本,报道了近50例和热射病有关的死亡;今年自3月以来,印度因为热射病死亡了上千人。
全人类都在经受高温的折磨,每年全球因为高温而死亡的人数近30万。
该篇综述中的研究者Davidmcnuel更是坦言,至年,高温暴露估计将威胁到40亿人的健康。
另一个名为HeatShield的团队曾在Lancetplanethealth发表论文做出研判:极端高温天气下,热射病(热死亡)将会成为全球变暖引起的新一轮首批流行病之一。
纵观今年全球各地出现的热死亡,这种研判或许已经成为现实,我们没法赶走高温,只能与高温共存了。
热浪成杀手,Science最新研究揭示热射病高死亡率机制
以往,我们认为,热射病是一个物理性损伤过程,高热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当人体内温度持续升高达到一定阈值时,会直接导致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继而引发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今年5月6日,中国科学家在Science发表了一篇题为Z-DNAbindingprotein1promotesheatstroke-inducedcelldeath的最新研究,揭示了热射病更多的秘密。
最新研究发现,热射病是高体温导致Z-DNA结合蛋白-1(ZBP1)诱发过度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多脏器损伤。
具体来说,细胞死亡是生物生命过程中重要的生理现象。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程序性死亡和非程序性死亡。程序性死亡是细胞的正常凋亡,对于生物成长发育和正常活动十分重要,而过度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会带来身体衰竭。
为了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热应激中的作用,研究人员采用了四种基因敲除或突变小鼠,分别为RIPK3基因缺失(Ripk3-/-)小鼠、MLKL基因缺失(Mlkl-/-)小鼠、MLKL及caspase8基因缺失(Mlkl-/-Casp8-/-)小鼠以及RIPK3激酶域突变(Ripk3Δ/Δ)小鼠。
结果发现,高体温通过RIPK3途径而非HMGB1-caspase-11途径诱发多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进而导致DIC与多脏器损伤。此外,高体温诱导了肝、肺及肠等器官组织中RIPK3和MLKL的磷酸化以及caspase-8等凋亡相关蛋白的剪切。由此可知,敲除RIPK3基因确实能防止高体温诱发多脏器损伤与死亡。
随后,该研究人员又采用了ZBP1基因缺失(Zbp1-/-)小鼠,并将Zbp1-/-小鼠及其对照野生型小鼠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诱发热应激反应。
结果表明,热应激通过ZBP1介导RIPK3激活,从而促进热应激病理特征的发展。
这就是为什么临床上采取了积极的降温,并实施脏器支持处理,但热射病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的原因,此研究从细胞过度性死亡机制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解释。
得了热射病怎么办?立刻降温是关键,医院!
全国高温不下,中暑难免,出现中暑早期症状时,要立即撤离高温环境,补充体液,稍作休息,一般几个小时后就能恢复。
但是对于热射病,一篇发表在美国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可能会颠覆人们的认知:对热射病,临床主要采取对症和保守治疗相结合的办法,治疗核心是尽快降低体温,故与其他创伤的患者相比,热射病患者应着重第一时间快速降温,而不是立即送医!
这项研究结果还介绍到,对于热射病患者,快速降温(速率0.1℃/分)是安全的,且能显著改善预后。目前公认的降温方法是冷水浸泡,其降温速率可达0.20-0.35℃/分。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加快传导、加快热量蒸发的降温方式,如输注冷液体(血管内温度控制)、使用冰袋、冷敷包、湿纱布外敷、扇风等等,这些方法虽不及冷水浸泡效率高,但老年人更能耐受,而且也更易于应用。
与其让热射病找到自己再去抢救,不如提前预防来得奏效,可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在夏季,特别是在热浪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护措施,降低热射病的发病风险,如呆在有空调的室内(求求老年人了,为了自己的健康,就别怕费电了,哪怕把空调控温在28度也可以呀!)、适当使用风扇、经常洗冷水澡、减少室外运动、参加适当社交活动、杜绝孤立生活。
此外,建议家庭成员、邻居和社会服务工作者要定期巡查高龄老人的生活情况。
在个人和组织层面,应坚持以经验为基础的预防措施,如积极热适应,根据自身健康程度调整体力活动强度,避免炎热时间体能训练,及时去除妨碍汗液蒸发的装备和衣物,充分补水,延长运动间歇,并及时中止出现早期症状的疑似患者继续从事体力活动。
三伏天已经来到,热浪一天猛过一天,铁子们,为了健康,咱还是哪凉快就去哪呆着吧,话说地铁的免费空调是真不错,还不快拖家带口去蹭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