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登革热(denguefever,DEN)是一种具有自限性倾向的传染病。它通常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有些患者会出现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而这种病症的并发症也比较多,这也是对身体伤害很大的一种原因,生活中尽量避免它的患病因素。
01登革热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可能大家都不了解,在这里简单普及一下
(一)总述
该疾病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颗粒为哑铃形,杆形或球形,直径为40-50nm。
(二)风险因素
1、居住在容易发生登革热的地区。
2、防蚊措施不足。
02患上了登革热之后,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下面的几点,可能难以避免
(一)总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到14天,平均为7天。登革热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具有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烧,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极度疲劳,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二)典型症状
1、急性发烧期
(1)发烧:成年病例通常会突然发作,发冷和发高烧。人体温度可在24小时内达到40°C,并且在5-7天后会突然恢复正常。在某些情况下,发烧3至5天后体温会下降至正常水平,而在1天后会再次升高,这称为双峰或马鞍热。
发烧伴有头痛,眼球后痛,骨骼,肌肉和关节痛,极度疲劳,并可能有胃肠道症状,例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脉冲在早期加速,但在后期可能有相对较慢的脉冲。
(3)早期体征包括面部出血:25%至50%的病例有出血。出血多发生在第一次病程。5至8天。
(4)其他:约1/4例患有轻度肝肿大,在某些情况下具有黄疸,脾肿大的情况很少。
2、极期
它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至8天。在此期间,一些患者可能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出现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的症状可能会导致休克,例如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四肢湿热,脉搏微弱,脉压减弱或血压无法检测。
随着电击加重并持续,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的血浆渗漏引起的休克迹象,但仍可能出现严重的出血或器官功能障碍。
3、恢复期
极端期过后两到三天,患者的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得到缓解,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反弹,他进入了恢复期。一些患者可以看到针状出血点,并且可能会皮肤瘙痒。
4、严重的登革热
这种类型的疾病很危险,并且进展迅速,会因中度呼吸难受或失血性休克而导致超过24小时的死亡。这种类型很少见,但死亡率很高。它不符合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标准,因此被称为严重登革热。
(三)并发症
1、急性血管内溶血
这种并发症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多的,它的主要表现为酱油样排尿,贫血,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尿液样本中无或仅有少量红细胞以及潜血试验呈阳性,患者朋友们需要多留意。
值得注意的是,当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时,血液中的G6PD含量可以在正常范围内,并且含量缺陷直到一个月后才出现。而G6PD缺陷相对较高的剩余的年轻红细胞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出现的G6PD缺陷引起的。
2、精神障碍:个别患者可能会因感染性精神障碍而并发,尤其是在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中。
3、心肌炎: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跳,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和心律不齐。
4、肝损害
轻度肝功能损害是常见的,主要表现为轻度肝肿大,边缘尖锐和质地柔软。肝功能检查的ALT,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
5、其他
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包括颅内高压,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ADEM),传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和葡萄膜炎。
03做好及时的诊断,才是病症解决的开始,这一步很重要
(一)诊断原理
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登革热病区的居住和出行史,急性发作,高烧,身体肌肉,骨骼,关节痛,极度疲劳,皮疹,淋巴结肿大和其他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同时区分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登革热诊断(WS-)”
1、疑似案件
符合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曾去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在居住或工作地点周围1个月内有登革热病例)或患有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
2、临床确诊病例
根据可疑病例,在发病后5天内血清登革热病毒特异性gG抗体阳性或登革热NS1抗原检测阳性。
3、确诊病例
在可疑或临床诊断的病例的基础上,在恢复期间,登革热病毒核酸呈阳性,或分离出登革热病毒,或血清特异性gG抗体呈阳性或滴度升高4倍以上。
4、严重登革热的诊断标准:
(1)登革热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2)多脏器大量出血。
(3)肝大。
患有23项,血小板低于x/L且血细胞量增加超过20%的人是严重的登革热。同时患有休克的人是登革热休克综合征。严重的登革热应与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和其他疾病区分开来。
结语:登革热对身体危害大,多是通过蚊虫传播,症状明显,且传染性强。这种病症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但是它的症状很常见,这就很难让大家都重视起来,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预防的话,还是能够很好地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