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记载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说李建成与李元吉合谋,约李世民到东宫赴宴,结果在酒中下毒,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升”。
多亏淮安王李神通将其送回秦王府救治。事后,李渊下旨说秦王不善饮酒,今后不许太子再办夜宴。李渊还到秦王府探望,许诺让李世民到洛阳掌管陕州以东国土的军政事务,不过这事最后又被李建成给搅黄了。
这就是著名的毒酒事件及其余波。
既然李建成决意要杀李世民,他为何能死里逃生?难道真是“圣天子百灵相助”?李渊又为什么会想到用这种几乎分裂国家的方法安抚李世民?难道真的是作为对他受害的补偿?
如果真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耍手段,那李世民日后的玄武门之变,可就属于正当防卫了。而且这哥俩既然已经下手,就应当有跟李世民撕破脸的打算,怎么还让他给生还了,若是这样两人也是该死了,打蛇不死反被蛇咬嘛。
这当中值得推敲的细节实在太多,恐怕背后的真相,与史书的记载相去甚远。
首先有一个点必须明确,史书的记载是要满足统治者需要的,尤其是李世民又有要求看起居注的“污点”在,贞观史臣为了标榜李世民的清白,将其形容成一个饱受摧残的受害者,这都是很正常的。
对比李世民即位后编撰的新旧唐书,和李渊时期所作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就会发现起居注中李建成的身影,到了新旧唐书中被大幅删减,在许多重要场合都凭空消失。
显然,为了强调玄武门之变的正当性,李建成被丑化是不争的事实。
回归这段史料而言,至少有一点必然是贞观史臣的虚构或者夸大,那就是“吐血数升”。说数升,那至少三升吧,唐朝一升大概等于今天的毫升,数升起码毫升。
根据现代医学我们得知,失血毫升就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放在没有输血技术的古代,基本就是回天乏术。这还只是说失血的问题,没考虑毒药在李世民体内对脏腑的伤害,出血点止不住,分分钟让人丧命。
就算不死,李世民恐怕也要成植物人了,还怎么发动兵变,甚至在即位之后御驾亲征?所以,无论有没有下毒之事,李世民这“数升血”绝对不是真实的。
同理,李渊后来到秦王府探病,对李世民说本来想立他为太子,但是被他拒绝,现在准备让他去洛阳管理半壁江山。这事情我们也得打折扣地听。
毕竟,让两个儿子分别治理半壁江山,还都享有军政大权,这种摆明了搞分裂的事情,很难理解会出自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李渊之口。
恐怕这也是贞观史臣为了标榜李世民原本就应该是太子,哪怕只有一半国土,还被李建成搞没了的“受害者形象”。
好了,说到重点了。吐血数升和李渊承诺给一半国土这两件事情有虚构成分,是否说明整件事情就是完全子虚乌有的呢?
估计倒也不完全是!史书基本还是夸大,完全无中生有的事情也不常见,基本可以推断李世民确实在那次夜宴之后身体出现了问题,甚至有吐血,李渊也来探望了,当然说了什么就不知道了。
李建成究竟有没有下毒?如果下毒了,为什么没毒死;如果没下毒,李世民又怎么吐血了呢?我觉得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李建成真的下毒了,但是剂量没掌握好。
毒酒事件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经历史研究者推断,基本在武德八年中旬到武德九年初,九年六月就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因此这时候夺嫡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既然李世民可以冒险发动兵变,李建成铤而走险下毒也不是不可能。那为什么没毒死呢?难道堂堂太子还舍不得一点毒药?当然不是,其实是因为李建成不敢把药量放太大。
那场兄弟夜宴是发生在东宫,如果李建成在酒里下猛药,导致李世民暴毙当场,则自己怎么都逃不了干系。所以要洗脱嫌疑,就只能下一点点药,尽量让李世民回府后才毒发身亡。这下药量就很难控制了,或许李世民就此逃过一劫。
第二种,可能就是李世民利用了自己的一次胃出血,趁机大做文章。
如果确实有夜宴,并且夜宴之后李世民真的吐血了,这就不排除李世民如李渊所说,就是不善饮酒。
李世民晚年曾经多次提到,在唐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自己南征北战,风餐露宿,饮食、休息都极不规律,落下了各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一直折磨得他痛苦不堪。
假设李世民真的肠胃很成问题,那如果过量饮酒,造成胃出血也是情理之中。这样,吐血就有了个很合理的解释,不过数升是不可能的,估计也就是几口。
于是,李世民趁机发动舆论攻势,把这件事渲染成李建成刻意谋害,李渊当然也只能到他家好好安抚一下。就这样,一场突发疾病被刻画成了投毒谋杀案。
李建成究竟有没有下毒,历史的真相早已湮没在滚滚长河中,正史当中的记录,大多是李世民当上皇帝后,特别授意下写成的文字,主观性来得很强,不能全信。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从有限的史料里猜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