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轨道理论又称分子轨道法(MolecularOrbitalTheory)或MO法,年由美国化学家马利肯(R.S.Mulliken)及德国物理学家洪特(F.Hund)提出。是现代共价键理论之一。它的要点是:从分子的整体性来讨论分子的结构,认为原子形成分子后,电子不再属于个别的原子轨道,而是属于整个分子的分子轨道,分子轨道是多中心的;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组合而成,形成分子轨道时遵从能量近似原则、对称性一致(匹配)原则、最大重叠原则,即通常说的“成键三原则”;在分子中电子填充分子轨道的原则也服从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7年,我们所熟知的价键理论被提出,随后,受到洪特,马利肯,斯莱德和JohnLennard-Jones的影响,分子轨道开始产生。因此,在最初的时候,分子轨道理论被称为洪特-马利肯理论。而“轨道”一词的概念则是在年首先被马利肯提出。到了19年,分子轨道理论已经被广泛的接受,并且被认为是一个有效而且有用的理论。事实上,根据德国物理化学家休克尔的描述,第一篇使用分子轨道理论的文献是由莱纳德琼斯发表于9年。而第一个使用分子轨道理论的定量计算文献则是在年由库尔森发表的使用自洽场理论解决氢分子的电子波函数的工作。到年,分子轨道彻底被定义为自洽场哈密顿算符的本征函数,这就是分子轨道理论发展成为一个严谨科学理论的标志。HF方法(Hartree-Fockmethod)是分子轨道理论的一种比较严谨的处理方法,尽管在一开始,HF方法是用来计算原子的电子结构的一种方法,但是在分子计算当中,分子轨道按照原子轨道的一组基集被拓展,发展出罗特汉方程,以此为基础,又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从头算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与此同时,分子轨道理论也被应用在了一种采用了更多近似方法的半经验计算当中,被称为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轨道简介1、原子在形成分子时,所有电子都有贡献,分子中的电子不再从属于某个原子,而是在整个分子空间范围内运动。在分子中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可用相应的分子轨道波函数ψ(称为分子轨道)来描述。分子轨道和原子轨道的主要区别在于:(1)在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只受1个原子核的作用,原子轨道是单核系统;而在分子中,电子则在所有原子核势场作用下运动,分子轨道是多核系统。(2)原子轨道的名称用s、p、d…符号表示,而分子轨道的名称则相应地用σ、π、δ…符号表示。2、分子轨道可以由分子中原子轨道波函数的线性组合(lin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