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素一汤包治百病
什么是“三素一汤”?三素即抗生素、维生素、激素,一汤指的是输液。在街道、社区、村镇、医院医院,三素一汤成为治病标配。不管什么病,似乎用上它们就能包治。这在儿童用药方面,尤其突出。随便去街道、儿童门诊转一圈,哪里不是密密麻麻的输液的孩子?
许多家长带孩子去看病,没搞清具体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亦或者是支原体感染,就被医生开药,先吃吃看。吃几天药没见效,只能问医生:“孩子这病咋几天了还没好?打针输液吧,好得快!”
治小病如此,治大病、做手术也同样如此。根据学术期刊《国外医药》年2月份一篇文章的研究,医院年1月至年5月间例围手术期(指围绕手术的全过程,包含前中后三期)患者的调查结论显示,在抗菌药物的使用问题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99.2%,其中不合理用药就有例,占了97.9%,平均每位患者多花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上的费用是元!
更广为人知的是,我国老百姓每年平均输液8瓶,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3.3瓶)。输液本来不亚于一场“小手术”,能不输液就尽量不输液。但在我国,输液被视为“万金油”,几乎所有疾病都可以输液,甚至是先输液再看病。久而久之,老百姓就形成了“病要好得快就必须输液”的误导。
二、三素一汤的危害
三素一汤的盲目滥用,增加了许多用药风险,导致了各种问题。
比如抗生素。它只能抑制和杀灭细菌,对病毒是无效的。滥用抗生素,会养出无药可医的“超级细菌”。
激素的风险大。滥用激素有严重感染、骨质疏松、结核播散、股骨头坏死和消化道出血等危害。
还有维生素。是药三分毒,即便是维生素一旦过量也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长期服用过量维生素的宝宝,会造成机体难以吸收,引发中毒或其他有害反应。
输液可能会产生过敏的反应,导致过敏性的皮炎、荨麻疹或者有发热、寒战的表现,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情况。
“三素一汤”的后果是对人体细胞和病菌造成耐药性,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使其体质越来越差,易生病。
三、三素一汤泛滥,根源何在?
近10年来,国家意识到了三素一汤滥用的危害,从行政层面干预,下发了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相关的系列管理规范,例如年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年)》等。这些文件的出台,一定程度遏止了抗生素的滥用,使其泛滥程度有所降低(没有根治),但激素、维生素、输液的问题依然如旧。
三素一汤泛滥,根源何在?
首先,在于西医主导了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医药被边缘化。事实上,西医治病的手段十分有限,遇到疾病总采取对抗思维。有细菌就杀菌(抗生素),代谢不正常就控制代谢(激素),缺维生素就补维生素,发烧就物理降温(输液),各种病都能在三素一汤找到“解药”。连西医大夫都普遍承认,现代医学尴尬的地方在于它能治好的病不超过20种,而人类的疾病多达几千种!简、便、廉、验的中医原本是我国医疗体系的主流,在一百多年的摧残下(尤其是最近40多年),已彻底边缘化。从医疗资源上看,西医占据了85%,余下的才是中医和其他传统民族医药。
其次,在于医疗系统、医院利益驱使。“一卡车的中药片,利润也抵不过一个起搏器”,医院的现实。中医本来治病效果很好,可是“创收能力”不行,医院都不欢迎中医科室,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例如针灸推拿技术。其安全、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著称于世,并已走出国门。然而由于针灸推拿技术需要较多的人力成本,而国内单一针灸穴位和推拿部位收费不过区区二三十元,人力投入和收益常入不敷出,出现了举步维艰的窘境。
再比如许多闭合性骨折的治疗中,中医骨伤科的小夹板固定技术有着痛苦小、恢复快的优势,不会造成二次损伤,也不需要二次手术,通常仅需要数百元的费用。西医的手术、钢板治疗,动辄几千元、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创收能力”可见一斑!
因为从事中医收入低,导致中医师隐姓埋名开西药司空见惯,全国范围内中医西化现象依旧十分严重。医院和中医医生假借中医之名,行西医之实。不少中医学硕士、博士工作十余年,几乎从未用中医中药给病人治过病。
绝大部分老百姓并不是对中医有什么偏见,只要能治好病,中医西医都愿意看,何况中医看病花钱少、痛苦少、见效快,按理是有优势的。但在医疗市场化的环境下,中医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
三素一汤泛滥成灾,利益驱使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医院、医生这样做的,在于医疗的市场化,在于几十年来把医疗当作赚钱的工具。美国更是把医疗市场化推向世界巅峰,只是利润来源不止于“三素一汤”的层次,而是把利润重点放在了医疗器械、药品和手术及服务费用上了。
再次,老百姓无选择的权利,就医看病的观念被严重误导。由于西医垄断整个医疗体系,老百姓想看中医(特别是好中医)而不得,要看病只好输液、开大药方,久而久之治病看病的观念也被误导到了,以为看病吃药主要就是三素一汤了。
“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健康观念”,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一个高度自由化、原子化、无序化的社会,在用医疗千方百计赚老百姓钞票的环境下,哪一股统一的有力的力量,能来做普及的工作?自媒体和中医药界的呼吁,虽然有积极意义,但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