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第一次在临床上碰见这个病!”年轻的急诊科梁医师告诉记者,他以前只在教科书上看到过,没想到最近突然碰到两例。近日,医院成功救治两例罕见危重钩体病,经过综合救治和精心护理后,两名患者已于日前顺利出院。
病情进展迅速且凶险
76岁的梁伯是一名农民,自家有一块菜地,周边有河涌、鱼塘。平日里,梁伯就用河涌水、鱼塘水或自来水灌溉菜地,田地里经常有老鼠出没,但他并未在意。上个月的某天晚上,梁伯如常劳作回家,突然感觉全身乏力,四肢肌肉酸痛,家人都以为他是“感冒”,由于当时没有出现发热症状,因此没有重视。然而,那天深夜,梁伯乏力、酸痛等症状逐渐加重,且不小心摔倒在卫生间,随即呼叫医院。
经急诊科初步检查,发现梁伯不但感染很严重,还合并有急性心力衰竭、心肌酶谱非常高及急性肾损伤。家属表示,一直以来,梁伯身体都很健康,并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那为何梁伯会突然同时存在“横纹肌溶解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症呢?
面对进展迅速且凶险的病情,重症监护室(ICU)主任高江宝对梁伯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反复追问病史,家属诉患者田地耕作史,且有饲养鸡鸭家禽,曾饮用河水等。结合上述一系列病史细节及临床表现,医生判断梁伯有可能是罕见的钩端螺旋体感染,遂立刻对其安排送血检行病原微生物核酸高通量测序,并予以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呼吸机正压通气、扩容、CRRT改善肾功能等积极治疗。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疗,梁伯病情逐渐稳定好转,之后基因检测结果证实了梁伯是“钩端螺旋体感染”。经后续治疗痊愈后,梁伯顺利出院。
梁伯刚出院,医院急诊科又接收了一位患者罗伯。62岁的罗伯与儿子一家在当地市场经营鱼档,时不时要到鱼塘捕鱼。某天下午,罗伯突发腹痛并呕吐鲜红色血1次,排黑色大便,伴有头晕、全身乏力、冒冷汗,家属马上呼叫医院。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罗伯同时存在重度贫血、血小板持续减少、感染指标非常高的罕见情况。
经过一夜输血输液救治,罗伯感觉身体好了许多,都想出院回家,但医生们对罗伯的担心却一点都没减少。急诊科主任高勇查房发现,患者血压低且血小板持续下降,这与一般消化道出血不相符,结合患者发热病史,考虑罗伯可能是合并脓毒症性休克,建议查找其感染源。然而,医生们仔细检查罗伯身体,既没发现任何局部感染体征,也没发现恙虫叮咬的焦痂。高主任怀疑罗伯是全身性虫媒传染病,于是说服罗伯住院诊治,行血液病原微生物核酸高通量测序,最后检查结果显示罗伯被确诊为“钩端螺旋体感染”。经过综合治疗后,罗伯病情好转已出院。
野外雨后蹚水当心感染钩体病
高主任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周,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表现,易误以为感冒等延误诊治,重者有黄疸、出血倾向、弥漫性肺出血,肝肾功能等多脏器损害或脑膜炎等,不及时救治易危及生命。
钩体病主要通过接触受病菌污染的疫水和土壤,钩体经破损皮肤侵入机体,亦可经鼻腔黏膜或消化道黏膜传播,不直接人传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流行性和一定的职业性。我国多数地区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集中于多雨温暖的夏秋季节,除多发生于农忙时节或洪涝灾害后之外,雨后城市路面积水中掺杂的大量垃圾、粪便等污染物,也是钩体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农民、渔民、屠宰工人、下水道工人等为易感人群。
日常生活中,市民该如何预防钩体病呢?高主任提醒,预防钩体病需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市民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在野外游泳、戏水、涉水;下田劳作尽量穿长筒橡皮靴、戴胶皮手套,并防止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机会;在牲畜饲养场所、屠宰场等,要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出现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通讯员:潘晓均梁洁玲高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