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永远亮灯的急诊,他们在坚守上海医院
TUhjnbcbe - 2023/7/1 20:43:00

这是医院近期急诊的一组数据:急诊连续多次单日接诊量超人,较平日增长42.85%;救护车单日接诊多次超90辆,最高峰超辆,较平日增长68.33%!

这组数据,见证着医务人员在疫情下的坚守:他们要克服多位同事“闭环”在居住地而形成的人手紧张,直面因防疫而来的重重救治挑战,但他们依然坚定地说:“抢救生命,永远是急诊第一位的事。”

当前,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因防疫原因,一些医疗机构门急诊等部门因发现新冠阳性感染者后需要不同程度的短暂“暂停”、快速开展终末消*等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做到一手战“疫”、一手保证日常医疗救治工作“不断线”。

以院为家,保障日常急救开展

3月25日凌晨0:12,一辆“”医院急诊。“男子,40岁,3月24日晚间11点多,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胸痛,由于居住地仍处于封控状态,经所属街道开具转运单后经转来”,患者的信息已快速抵达急救医护。

这是一名来自封控区域、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科将患者快速转入应急抢救室(独立区域),当班医护身着隔离防护装备,直接在患者床旁接诊、完善心电图、核酸采样、心肌酶检查……一个个操作快速进行,结果快速得出:明确该患者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心内科总值班会诊,患者快速转入导管室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转入心内科监护室,如今病情平稳。

更多惊心动魄的抢救,在急诊室里发生。一名69岁的男患者因尿*症需要规律血透,而医院暂时封控了,近4天没有血透,身体不对劲了。医院急诊时,刚挂号不久,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提示室颤心律,抢救班医生立即在床旁进行胸外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及药物抢救治疗,并联系肾内科进行床旁透析。

抢救中,患者一度心率停止,但在医护“不放弃”的抢救下,约50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心率。有惊无险,积极治疗下,患者终在3天后康复出院。

近期,医院急诊“爆棚”,这样的“生死时速”还有很多,而与此同时,这里面临着人力不足的压力,有不少医护被“封控”在居住地。作为“永远亮灯”的急诊,留在这里的医护们选择勇挑重担,以院为家。

“5.7%的护理骨干参与外派医疗和核酸支援任务,冲在抗疫前线。留守医院防疫一线的急诊护理成员则在单日居家闭环量高达8.5%以上的形势下,为确保急诊救治护理人力,采取‘日排班’模式,最大限度动态保证在岗人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支部书记*玲说,部分医护夫妻档主动以院为家,尽可能减少人力上的缩减,保障日常急救开展。

特殊时刻,不仅急诊救治任务不间断,还必须保证24小时核酸不停歇。为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同时,快速有效完成早期核酸筛查,做到精准疫情防控,在医院,核酸班护士24小时在岗,单日核酸采集量提升了近2.5倍。

“哪怕目前人员极度紧张、每日就诊量及危重病患数量激增,急诊科在兼顾疫情防控常态化不松懈的同时,始终坚持‘抢救为先,生命至上’的原则,将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医院急诊科主任童朝阳说。

一夜两台封控区脑外伤患儿救治

一夜之间,三个脑外伤患儿送来,其中两个来自封控社区,怎么办?救命要紧!在保证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近日,医院神经外科多名医师身穿“大白”接诊,一例紧急安排急诊手术,另两例留院治疗后情况稳定。

3月24日下午4点,医院北京西路院区收治了一例来自管控区的脑外伤后脑出血患儿,在感染科主任张婷的协调及安排下,神经外科实时完成了该患儿的远程会诊,孩子得到及时救治,病情很快稳定下来。

同一时间,“”呼啸着转运来一名来自封控区的意识不清的孩子。这是一名先天性脑积水患儿,在外院已做三次手术,几天前出现嗜睡及反复呕吐。综合研判下,医院第一时间将其转运至泸定路院区,并同步启用急诊抢救室作为临时封闭救治区域。所幸抢救及时,患儿目前已出院。

在迅速处理这两例管控区患儿的同时,神经外科的另一组医生还在紧急手术,抢救一名硬膜外出血的外伤患儿。

又是一夜无眠!而这只是疫情期间医院护佑生命的一个个缩影。“近期仅阑尾炎手术每天都要做4例,最多的一天做了8例。”普外科常务副主任徐伟珏说,普外科在封控医务人员多达8人的情况下,坚持每日开展急诊手术。3月迄今,一共接诊急诊病人人,这两天每天都有八、九台急诊手术,几乎是彻夜未休。

没核酸报告?开绿色通道,先救人!

特殊时期,有些患者没有核酸报告怎么办?先救人!

“急诊抢救室现有一位颈部创伤老年患者,大出血氧饱和度低,需要紧急实施颈部探查手术,核酸检测已进入加急流程,尚未报告,请启动疫情防控下急诊手术应急方案,马上手术!”3月22日上午9点,医院麻醉科急诊手术室护士长秦晶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时,紧急情况发生了。

绿色通道随即开通,医院紧急启用备用手术间,并在手术间门口使用帷纺布隔离,患者搭乘单独的备用电梯,避开主要临床工作区。

上午10:25,患者被推进手术室,医护人员已穿好隔离衣,随时准备开展手术。该患者可见面颈部大量血迹,气管已外露。医生判断,可能由于血液反流入气管,患者已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蓄积和失血性休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才云立即探查患者伤口,随后进行气管吻合重建。

近3小时抢救,手术顺利结束。当参与救治的医护脱下防护服时,后背已被汗水浸湿。没有丝毫停歇,他们又投入了下一段工作。

“到急诊的患者,很多都没有近期核酸报告,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根据病情分级分类处置。”医院急诊科主任王美堂说,对危重症患者,必须先救人,疫情防控非常重要,守护患者的生命同等重要。

“娃比核酸报告先出来!”

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节奏放缓,但分娩无法按下“暂停键”。今年年初,医院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行隔离舱病房建设。运转两周来,接受的大部分都是孕产妇。

“谢谢医生,我已经在10点生好啦,娃比核酸报告先出来!”这是十院隔离舱病房总护士长朱春燕手机工作群里的一条新消息。

3月13日是隔离舱病房启动的第一天。早上6点多,十院妇产科副主任周健红便收到通知,封控小区一名产妇胎膜早破、腹痛严重,正由“”送来。电话了解产妇基本情况、通知负压手术室术前准备、产科医护换上“大白”……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只听“哇”的一声啼哭,在众人努力下,一名女婴降生了。

十院这5间隔离舱病房里,短短两周内已迎来5个小生命,产科医护全力呵护着这一份份春天的希望。

近日,在复医院*浦院区内,产科医护在同一天内经历了两次“心跳过山车”,一台重度子痫前期高危双胎剖宫产手术与一台紧急双胎剖宫产手术无缝衔接顺利完成。巧的是,两位妈妈生下的都是双胎,一对龙凤胎和一对兄弟胎,此起彼伏的啼哭声给正处于封控中的*浦院区带来阵阵喜气。

疫情之下,防疫容不得半分松懈,母婴安全更是牵动人心。绷紧安全之弦、在强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筑牢母婴安全防线,是产科医护始终不变的坚持。

作者:唐闻佳*琰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远亮灯的急诊,他们在坚守上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