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白癜风QQ群 http://www.shcymc.com/2020/hongguanjingji_1114/26328.html外科总论
外科休克
今日测试答案解析
1.休克的根本病因是A.微循环障碍B.中心静脉压下降C.心排出量下降D.有效循环血量下降D休克的特点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有效循环血量依赖于血容量、心搏出量及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有效循环血容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容量,并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中,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容量。2.引起失血性休克的急性失血量,最低为全血量的A.20%B.25%C.30%D.35%A出血性休克多见于肝、脾破裂,股骨、骨盆骨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等,其发生与失血量和出血速度有关;成人一般急性失血超过全身血容量的20%(mL),即可出现休克。3.休克中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A.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处在收缩期B.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破裂,造成细胞自溶C.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大量儿茶酚胺D.毛细血管内有微细血栓形成A休克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具体表现为:①微循环收缩期:由于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外周血管包括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血液经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路回流心脏,代偿性增加生命器官的供血,而真毛细血管网血流大大减少,使全身大多数的组织缺氧;②微循环扩张期:由于组织细胞缺氧,乳酸增多,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麻痹扩张,而小静脉仍处收缩状态,真毛细血管网瘀血,静脉压增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流缓慢;③微循环衰竭期:随着血流缓慢和酸中*加重,毛细血管内血液粘稠度不断增加,血细胞和血小板凝集,微血栓形成,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过程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广泛出血。4.各类休克的共同特点A.血浆容量减少B.血细胞压积值升高C.循环血容量小于血管床容积D.失血C各类休克的共同特点是循环血容量小于血管床容积,以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毛细血管灌注不足,因而使组织受损。其它诸特性,并非各类休克所共有,亦非休克各期所共有。5.微循环灌流状态是否良好,取决于维持正常循环功能的三个因素A.血容量、心功能、输液速度B.心功能、脉压差、血容量C.周围血管张力、血容量、心功能D.心功能、周围血管张力、血压C微循环灌流状态是否良好取决于血容量、心搏功能、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当其中任何一个正常因素发生改变超过机体代偿限度时,均可影响组织细胞的营养、代谢和功能,而导致休克。6.关于休克的预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骨折要固定B.及时补充血容量C.尚未确认的急腹症要止痛D.严重体液失衡要纠正C骨折的固定有利于休克的预防,因为骨折后体内组织的损伤易引起损伤性休克;及时补充血容量是预防休克的必要措施;感染易引起感染性休克,因此控制感染可预防休克;体液失衡引起酸中*或碱中*都可诱发休克,故纠正体液失衡有利于休克的预防。疼痛可诱发休克,止痛治疗可作为预防休克发生的措施之一。但尚未确认的急腹症不应随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