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年4月18日,由武田中国医学部主办的重症医学液体复苏研讨会系列会议在“美丽羊城”广州成功召开。来源:梅斯医学
年4月18日,由武田中国医学部主办的重症医学液体复苏研讨会系列会议在“美丽羊城”广州成功召开,重症医学领域专家学者荟萃一堂,畅所欲言,探讨重症医学领域中的关键临床问题-液体复苏策略。
会议首先由大会主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致辞。
会议一共包括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最佳复苏液体,是否存在?”报告及讨论;第二单元为“创伤失血患者液体复苏策略”报告及讨论;第三单元为主题讨论和总结。
“最佳复苏液体,是否存在?”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陈敏英带来“最佳复苏液体,是否存在”的报告。
复苏液体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基石,液体的选择和使用必须基于生理学特性,同时必须考虑其适应症、禁忌症及潜在的*性作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报告首先分析了临床常用复苏液及其特点,之后分别从晶体液、人工胶体和白蛋白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晶体液是以水和自由渗透离子为主要成分的溶液,静脉输注不同晶体液,会对血浆特性产生不同影响,需注意其存在的水、离子超负荷的风险。人工胶体由于其可能致肾损伤和凝血异常、增加死亡率等风险,已被FDA(U.S.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EMA(EuropeanMedicinesAgency,欧洲药品管理局)、ESICM(TheEuropeanSocietyofIntensiveCareMedicine,欧洲重症监护医学会)等多个权威机构警告。而多项研究报道,临床治疗中使用白蛋白作为复苏液具有更好的疗效。SAFE研究显示,与生理盐水相比,白蛋白可降低严重脓*症患者的死亡风险;ALBIOS研究显示,与单独使用晶体液相比,白蛋白联合晶体液能够降低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且与4%白蛋白相比,对ICU患者使用20%白蛋白能减少补液量、早期液体正平衡更低、转出ICU后患者生存率更高且对患者肾脏功能无显著不利影响。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白蛋白药物经济学比晶体液和HES更优。临床治疗中选择白蛋白作为复苏液,不仅可以替代容量还有利于抗炎和改善器官功能。
“创伤失血患者液体复苏策略”
失血性休克是复苏后器官衰竭及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失血性休克复苏的过程中需要重建有效循环容量和供氧,从而恢复重要器官灌注,因此创伤失血液体复苏策略尤为重要。如何制定创伤失血患者液体复苏策略?
医院上锦南府分院重症医学科病区主任周琰带来“创伤失血患者液体复苏策略”的报告。
失血性休克是复苏后器官衰竭及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创伤失血液体复苏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在失血性休克复苏的过程中需要重建有效循环容量和供氧,从而恢复重要器官灌注。液体复苏容量监测有多种方法,持续观察压力、容量指标,对判定重症病人容量缺失有帮助,代谢功能改善可能是较好的判断液体复苏效果的标准。DCR是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的重大模式转变,可以纠正包括灌注不足、休克和凝血功能障碍在内的生理紊乱。
多项研究显示,高渗白蛋白在创伤失血液体复苏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研究显示,治疗中使用白蛋白可显著降低创伤患者并发症风险、高渗白蛋白输注可显著降低重症患者死亡风险、高渗白蛋白输注可显著降低重症患者AKI发生风险并且20%白蛋白较HES可更好的保留手术患者肾功能。
在战场医疗中输注白蛋白也具有很大的优势。白蛋白是已获得FDA批准用于创伤患者复苏的市售商品,且与冷冻血浆(FDP)相比,使用白蛋白前不需重新配制,在运输上也更为便利。此外,与FDP相比,白蛋白的感染风险更低。SAFE-TBI研究报道,使用4%白蛋白的脑损伤患者死亡风险更高。研究组认为这一结果与4%白蛋白渗透压低于正常血浆渗透压,引起血管内液体进入血管外有关,另外,由于脑部构造的特殊性,白蛋白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了液体的重分布。在战场特别是持久战场护理中,25%白蛋白比羟乙基淀粉和单独使用晶体液有更多的复苏潜能,而战地环境中,标准血液制品输注前,使用25%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氨甲环酸治疗可获得潜在的止血效果和扩容效果。
主题讨论
在讨论环节,会议现场氛围活跃。首先由武田中国医学部工作人员介绍了讨论主题,即液体复苏临床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之后,与会者们对液体复苏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主题讨论。
武田中国医学部工作人员介绍讨论主题
在讨论“白蛋白在脓*症中的应用时机?”的问题时,周琰专家表示,每个疾病都有自己的发展阶段,需要结合患者状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早期阶段,患者出现循环功能障碍或炎性反应时,白蛋白一方面可以抗炎,另一个方面利于纠正循环衰竭。
在谈到“液体复苏时,20%的白蛋白是否需要稀释?”的问题时,陈敏英专家表示,患者状态非常重要,早期阶段纯晶体液会造成一定的外渗,同时在这种情况下,20%白蛋白可以稀释使用。复苏液同时包含晶体和白蛋白,既可以保障不会发生大量外渗的情况也可以避免随后高渗复苏液输注治疗时,液体倒吸的情况出现。
在回答听众对于“RCT研究临床终点设定”的问题时,陈敏英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表示,临床终点设定参考了传统标准、其他科室的标准以及医学领域的接受度,由于重症医学领域的情况特殊,医生需同时采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药物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