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液制品行业国内外市场深度专题报告 [复制链接]

1#

核心要点:

(1)血制品行业中短期仍将供不应求,持续高景气,生产企业占浆为王。

年全国采浆量约吨,而实际需求约吨,中短期看,血制品供给仍将面临较大缺口,同时受血制品安全事件影响,行业处于严格监管状态,未来行业外部竞争压力较小,行业未来有望保持持续高景气状态,而血浆将成为各方争夺焦点,部分“存量浆站采浆能力强、增量浆站拓展能力优(包括新建和并购)、血浆综合利用度高(存量品种多、新品开发快)”的企业可更好解决浆源制约因素,优秀企业有望实现占浆为王。(2)价格管制放开,但涨价趋势明显分化。

年下半年价格管制放开以来,受竞争格局及终端供需关系影响,不同血制品价格调整差异较大:此前价格已相对市场化的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价格变化幅度较小(平均涨幅10-20%);而此前一直受最高零售价压制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价格变化明显(平均涨幅超过%)。预计未来血液制品价格变化仍将显著分化,预计主要产品人血白蛋白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纤维蛋白原等小品种价格有望维持高位。(3)白蛋白竞争白热化,凝血因子尚有较大探索空间。

①人血白蛋白:目前是血制品第一品种,目前竞争已较为白热化,未来基本保持稳健增长。②免疫球蛋白:狂免、破免、肌丙应用相对成熟,但静丙有望随适应症拓展保持快速增长。③凝血因子类:竞争格局相对较好,纤原大幅提价超预期,未来将继续保持50%高速增长;八因子未来潜在空间巨大,已有多家厂商积极布局;凝血酶批签发稳定提升,历史价格相对稳定。从全球趋势看,重组凝血因子已经超过血源性产品,占据凝血因子市场的主流,未来也将成为各家必争之地。(4)高景气有望持续,给予血液制品行业增持评级。

①华兰生物(007):国内血制品行业龙头,采浆量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年有望达到吨,维持增持评级。②博雅生物():纤原提价超预期,且竞争格局足以支撑现有价格,,给予谨慎增持评级。③天坛生物():集团重组打造血制品龙头,将在血浆资源等多方面形成协同,给予谨慎增持评级。

1.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广泛,浆源资源属性突出1.1.来自生命之源,拥有广泛临床用途

血液制品是以健康人的血浆为原料,通过分离纯化制备成各种生物活性制剂,血浆的主要成分为水,血浆蛋白仅占7%,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类蛋白占血浆蛋白的约79%。

图1:血液制品的三大类蛋白占血浆蛋白的比例为79%

资料来源:卫光生物招股书(申报稿),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血浆中能够鉴定的功能性血浆蛋白超过种,已经被分离纯化的有几十种。商业化生产销售的血液制品主要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

血液制品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急救、感染以及凝血障碍疾病,属于需求较为刚性的药品。

表1:国内常用血液制品种类及适应症

种类

生物学功能

常用品种

临床适应症

国家医保适应症

人血白蛋白

调节血浆渗透压、运输、解*和营养供给

人血白蛋白

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和腹水

乙类;限抢救和工伤保险

免疫球蛋白

中和外*素、阻断病*、细菌粘附、清除病原微生物

人免疫球蛋白

预防麻疹和传染性肝炎,若与抗生素合并使用,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和病*感染的疗效

乙类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适于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

乙类;限儿童重度病*感染和工伤保险

乙肝人免疫球蛋白

用于乙肝的被动免疫、治疗和肝移植等

非医保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用于被狂犬或其他携带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患者的被动免疫和治疗

乙类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尤其适用于对破伤风抗*素(TAT)有过敏反应者

乙类

凝血因子

参与凝血过程

人凝血因子Ⅷ

用于防治甲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而致的出血症及这类病人的手术出血治疗

人源:甲类

重组:乙类,限无人源产品情况下血友病人严重出血时使用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用于治疗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如乙型血友病等

乙类;限手术大出血及肝硬变、肝坏死导致的出血

人纤维蛋白原

用于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大出血和因大手术、外伤或内出血等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而造成的凝血障碍

乙类;限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抢救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1.2.白蛋白重组技术难度大,血浆资源属性依然突出

重组血液制品产业化涉及高效、正确表达系统的选择,要求表达或分离纯度较高的蛋白,技术难度较大。目前较为成熟的应用领域主要是重组凝血因子,其他品类仍然由血源性产品主导,中短期看,血浆的稀缺性和资源属性依然突出。

1.2.1.重组白蛋白的临床应用仍有局限

目前全球很多企业和实验室在进行重组白蛋白的研究,目前在该领域领先的企业主要是日本Mitsubishi(田边三菱)、丹麦Novozymes(诺维信)、美国Merck(默克公司)。但由于白蛋白的结构复杂且临床使用时注射剂量大,药用级重组白蛋白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药品审批仍然具有很大的难度,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重组白蛋白的应用方向仍然会以培养基和辅料为主。

图2:白蛋白含有个氨基酸和7个二硫桥

资料来源:PubMe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表2:国内外目前尚无药物级重组人血白蛋白上市

生产企业

级别

所处状态

日本田边三菱公司

药物级

8年MEDWAY于日本上市,后因篡改实验数据被强令退市

海正制药

药物级

中国临床试验申请审评中

华北制药

培养基级、辅料级

已于中国上市

丹麦诺维信公司

辅料级

已于国际大规模生产,中国临床试验申请审评中

美国默克公司

辅料级

已于国际大规模生产

海正制药

辅料级

中国临床试验申请审评中

资料来源:药智网,田边三菱公司公告,CNKI《浅谈重组人血白蛋白的进展》,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1.2.2.重组凝血因子是目前最成功的重组血液制品品类

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血液制品企业开始对凝血因子VIII和凝血因子IX的重组产品进行研究:

年,基因重组VIII因子(rhFVIII)作为第一个重组凝血因子制品通过美国FDA批准批上市,

年基因重组凝血因子VIIa(rhFVIIa)在欧洲上市(年在美国上市),

年重组人凝血因子IX(rhFIX)通过美国FDA批准批上市,

8年重组凝血酶外用制剂(Recothrom)通过美国FDA批准上市。

目前国外的重组凝血因子产品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以重组凝血因子VIII为例,目前已历经4代产品。

表3:国外重组凝血因子VIII已经发展到第4代

代表产品

主要技术

稳定剂

比活(IU/mg)

第1代

R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