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近日,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揭晓。自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已连续4年榜上有名。今年获此殊荣的是上海交通大医院陈尔真教授。
医德师德代代相传,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百年记忆里,2位上海市教育功臣,6位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传承着“交医人”的根本使命——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祖国医学事业培养着一代又一代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做个好医生
早在学医之始,陈尔真就坚定了“做个好医生”的初心。什么是好医生?陈尔真的回答简洁而纯粹——病人满意,同行认可。从医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定地践行自己心中好医生的标准,无数次把患者从死神手下夺回。
“火把无论在哪里,火焰依然是向上。”陈尔真深知榜样的力量。作为急诊与危重症专家,作为临床教学老师,他率先垂范,每天早上6:45到医院,晚上19:00下班;双休日从不休息,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科研、带学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尔真带领团队聚焦重症急性胰腺炎、失血性休克、脓毒症等急危重症,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同时参与编写了《重症医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多本专著。
年,陈尔真医院副院长,分管医疗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发展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标杆。如今,医院每年诊治30余万人次急诊病例,其中1-2级急危患者约人次,EICU及重症医学科救治危重症患者约人次。
去年,这位原本只默默与“死神”过招的医生,突然在网上“火”了起来。在搜索引擎输入“陈尔真”三个字,位列搜索结果前几项的无一例外都与“抗疫”有关。
年1月28日,他带领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医院的重症病区。55天里,这支队伍累计收治患者人,其中重症患者人;总治愈率83.73%,其中危重症患者治愈率达65%。
与陈尔真不同,从上海交通大医院走出来的年“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狄文教授“火”在妇产圈子里。
面对一位在怀孕26周时查出宫颈癌的30多岁孕妇,狄文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后决定先进行新辅助化疗,再在孕33周时行剖宫产后立即做宫颈癌根治术。最终,这位患者产下了一名健康的婴儿,后期的治疗也比较成功。
“狄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妇产科是一个很特殊的科室,女性患者在家庭中还要担任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所以我们在治疗的选择上要更慎重、更人性化。从医是技术,更是人学。”狄文的学生包州州感慨道。
不论是冲在急诊、重症和“抗疫”一线,还是仁心体谅病患痛楚、妙手助力病人痊愈,或是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每一位医生都保有一颗“做个好医生”的初心,并且始终践行,不留遗憾。
医生和教师都是幸福的职业
虽然在职业上没有任何遗憾,但大多数医生都在家庭中留下了很多空白。陈尔真也不例外。
“我希望女儿学医,但当我问到她的意见时,她说,‘不想学了,爸爸太忙了,早出晚归,医院里。’就这样吧,我尊重女儿的选择。”陈尔真略有遗憾地说。
虽然女儿没有学医,陈尔真却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了自己的孩子。“我们是医生,更是老师。”他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关怀备至。在科研工作上,他尽心指导,甚至逐字逐句修改学生的文章,连用错的标点符号都一一纠正;即使工作再忙,他仍坚持参加研究生例会,逐一听取研究生的工作汇报并作出细致指导。
在他手把手的教授下,这些青年医生打下了硬核基本功,在最危急的时刻,从容、自信、高效地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地方通过“大考”,交出了一份份令祖国满意、令人民放心的答卷。
“医生和教师,都是幸福的职业。”同样来自上海市交通大医院的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胡伟国说出这句话时,带着幸福的微笑。他从事腹部外科和微创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既是医院管理者,也是辛勤耕耘的好老师。
不论工作有多繁忙,胡伟国一直坚持每两周一次与学生交流的“胡爸午餐有约”活动,还带头实施“宿园导师”制度——导师们轮流入住学生居住的园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成为学生口中可爱可敬的“胡爸爸”。
在胡伟国率领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前,他的学生们为他制作了一张海报,上面写着“今天你们出征,明天我们接棒”“老师,平安回来”!52天后,返沪当天,学生们又打出“胡爸,欢迎回家!”的条幅迎接胡伟国凯旋。
“我相信,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盏灯,作为教师,我愿意成为一根火柴,将他们心中那盏灯一一点亮!”在主讲的开学第一课上,胡伟国这样说。
“交医人”的百年传承
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传递着医者、师者之魂。在有着年厚重历史积淀和69年峥嵘发展历程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种师生之间的传承、代际之间的接力不胜枚举,早已成为全体教师无形中的默契与共识。
年荣获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王振义院士,带领学生陈竺、陈赛娟和陈国强三位院士,协力造就“师徒接力攻克白血病”的佳话。每当学生们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时,王振义却总谦虚地说:“看到学生超过自己,是当老师最大的安慰。”
昨日(9月9日),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市委书记李强来到附属医院看望9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王振义院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长期从事医学内科血液学领域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医学拔尖人才。李强来到上海交通大医院看望慰问王振义院士,向他致以节日的祝福,他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更好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需要。王院士给市领导展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疑难病例分析演示文档,提到现在依然把每一次查房、每一次疑难病例会诊作为一次开卷考试,找出对症之策、解决临床问题,“先做学生、再做老师,力所能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与王振义院士一样,上海市教育功臣邱蔚六院士也始终把培养后人、提携后学作为职责所在。他说:“学生不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世界就没有进步。”在邱蔚六院士的培养下,他的学生张志愿于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口腔医学界继邱蔚六之后的第二位院士。也恰是在邱蔚六院士荣膺上海市教育功臣的年,张志愿院士荣获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有德高的师品、学高的师智、技高的师能和身正的师表,还要落脚于一点——以学生为本。”医学院院长范先群多次在讲话中强调:“交医的教师要热爱学生,严慈相济,教书育人,更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胸怀,以及将学生培育为‘名医’‘大师’的责任感。”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多途径多手段培育弘扬师德师风。不断健全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明确师德“红线”,把落实“十项准则”作为教师考核重要内容。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培训创新,持续优化培训内容。同时,注重文化浸润,着力打造师德师风良好传播氛围。以评奖评优为抓手,挖掘宣传优秀典型,以“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学院精神涵养师德师风。在9月9日学院召开的第37个教师节座谈会上,为表彰在医学院系统内教学、科研、医疗等各方面工作成绩突出的35岁以下优秀青年教职员工,特别举行了九龙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奖颁奖仪式,一批优秀医学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交医人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同时积极为推动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贡献。
作为距离党的诞生地最近的高校,建党精神、红色基因已融入到每个“交医人”的血脉,时刻激励着“交医人”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和祖国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从王振义院士、邱蔚六院士两位上海市教育功臣,到近年来陆续荣获上海市“四有”好教师荣誉称号的张志愿院士、狄文教授、胡伟国教授和陈尔真教授,每一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老师都把学生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把为祖国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的重担勇挑在肩。正如在今年7月的一次专题党课上,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号召体全体教师:“‘交医人’将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坚定不移地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把健康使命永担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