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蒙古国十字路口的大汗之国读史阅世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症状有哪些 https://m.39.net/cm/a_d6pssez.html

在我国的若干邻国之中,关于蒙古国的新闻并不算多:在大多数人印象中,这是一个与我国内蒙古文化相近的地方,除了“有矿有草原”之外似乎没啥亮点,属于旅游都不太想去的那种。

对蒙古国自身来说,随处可见的成吉思汗像象征着他们无法忘怀的往日荣光,但作为现代国家存在感不强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这个置身十字路口的大汗之国,目前正面临怎样的现状?

随风而逝,“遥远荣光”

既然把“蒙古”两个字挂在国名上,当然就和极盛期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扯上了关系。当时的蒙古帝国幅员辽阔,东西向触及日本海和地中海,南北向则抵达了西伯利亚和波斯湾,它的图腾人物成吉思汗,在蒙古语中的含义就是“拥有四海的强者”。

现在的蒙古国对成吉思汗崇拜到什么地步?他的大头肖像直接印在钞票上,官方授予的荣誉勋章上也刻着他的头像。首都乌兰巴托的机场就叫“成吉思汗机场”,市内最大的广场以他的名字命名,广场正中还矗立着他的雕像。

哪怕是进饭馆吃个饭,也很可能会在当地产的伏特加或者啤酒瓶子上看到他。至于城市中的景观标志、商业招贴上,关于成吉思汗的元素更是随处可见。

蒙古国对成吉思汗的广泛崇拜背后,明显展示出树立自身认同感、加强向心力的用意。自从苏联解体,蒙古国从形式上摆脱了苏联钳制,也有过经济状况好转的时段。但面对一南一北包夹接壤的我国和俄罗斯,说蒙古国毫无戒心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成吉思汗

年蒙古国加入WTO,很快乘上了全球化浪潮的东风、靠其国内丰富的矿藏获利良多,年GDP增长率更是冲上了世界前列。那个时候蒙古国全国上下的自信心空前爆棚,迫切希望向世界展示“我们自己的声音”,外在表现就是大量涌现的成吉思汗像了。

年,蒙古国在乌兰巴托以东五十余公里的长金博尔多格动工修建了一座世界最大的成吉思汗骑马像。传说中,成吉思汗曾于此地获得金鞭,从此征战四方、所向披靡。一座雕像修下来,用掉了多达吨不锈钢,那种“我家祖上也曾阔过”的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关于成吉思汗究竟是谁家祖先,内蒙古也有自己的看法——成吉思汗陵还在鄂尔多斯市郊呢,黄金家族的后裔也居住在内蒙古,我国古代名人籍贯往往都有好几个地方同时在争,看来成吉思汗也不能例外。

虽然雄心壮志不小,但蒙古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却并没有持续下去。

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内蒙古一个自治区的人均GDP就是蒙古国人均的2倍有多,总量的差距就更不用说了,毕竟两边人口差距摆在这里。而众所周知,在我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里,内蒙古的GDP排位长年位于中游位置。

放飞自我的“蒙古国”

蒙古国的发展为什么会后力不继?有人说这是因为年外资套现撤资导致的大量外债,有人则认为一开始以矿业为骨干的经济结构就有问题——“矿业繁荣”基础上的发展本来就难以持续,但归根结底,都可以归结到置身于两个大国夹缝中、找不到自身位置的困局。

清末民初,中国中央政府对边境的控制走到了力不从心的边缘。和沙俄多年来勾结甚密的外蒙古开始搞事,期间也历经了多方博弈,连沙俄都变了天。最终在“雅尔塔体系”成型之后,各个大国各怀机心之下,外蒙古终究还是自己分出去过日子了。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忽悠的沙俄(苏联)方说得多好,搞事的外蒙古又宣布得多么义正辞严,事实是早在辛亥革命过后没几年,靠着沙俄保护的外蒙古就闹出了“商品荒”危机,后来成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也得靠着苏援过日子。

归根结底,这块地方并不是一个农业意义上的“物产丰富之地”。

冬天冷、夏季昼夜温差大,降水不足,又经常有寒潮。这就导致当地物产单一,居民大量生活必需品都依赖中国和俄国的商品输入。

~年期间,俄国运来的商品还不足市场需要的40%,中国方向的商品输入几乎断了——这样一来供不应求,一度把局面推到了岌岌可危的边缘。

据当时资料记载,即使是在不闹“商品荒”、社会相对平稳的时候,外蒙古统治集团对于“国富民强”之类的事也一向兴致缺缺。他们忙着征收“不需要向任何人报账的各种捐税”,然后“把搜刮来的财物挥霍在于文化和进步都完全无关的事上”……

这样的所谓“国家”,无论“独”不“独”出去,未来究竟又有多大的希望呢?

不得不说,从“蒙古国”诞生那几年算起,这个国家几乎没有机会展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意志”。这块地盘的优势和短板在哪里?居住的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内政外交应该怎么走——这些统统都欠奉。

沙俄来勾搭就跟着沙俄走,沙俄垮台了就跟着苏联混。苏联话事时,蒙古国几乎是亦步亦趋地走苏联老大哥走过的道路,被称作“苏联最后一个(编外)加盟共和国”,连掌握人民军的霍尔洛乔巴山都被人称为“蒙古版斯大林”。

在这个阶段,蒙古国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废除了世袭封建领主制度,驱使大批喇嘛还俗、让他们去劳动,原本盘踞在重要职位上的王公贵族见势不妙纷纷走人,就连听上去就很古老的行政区划“四部”也终于改成了和现代世界接轨的省制。

由于矛盾尖锐冲突频发,诸如高利贷喇嘛闹事、创始人被毒杀等事件层出不穷,可以说是相当不太平了。

虽然社会制度得到了改革、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投入了资源去发展,但计划经济下的蒙古国经济并不乐观。

据统计,当时蒙古国的全年GDP中,苏援最高一度占到了三分之一。有大国给援助这当然美滋滋,然而风险也就埋下了——一旦金主暴毙,吃援助的国家又该怎么办呢?

冷战前后:度大转弯

年苏联解体,“潜在风险”变成了真实。

如果只看苗头,蒙古国下船的速度倒是很快——早在前一年,该国部长会议已经通过一份决议,组织全民学习传统文字,言下之意就是表态抛弃苏联在加盟国力推的西里尔文字。第二年,更是直接拿掉了国名中的“人民共和国”,投入西方模式怀抱。

对于小国来说,立场是个艺术,更是攸关国运的核心技能之一——代表性的活例子近年来有新加坡和乌克兰,历史久远的更是数不省数。

然而对于蒙古国来说,它表现出的这方面能力却不太高明:国内单方面宣布和苏联推行的官方文字“划清界限”,然后在国家各个层面的政策上依旧紧跟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搞市场经济,蒙古国也跟着和计划经济SayByebye;俄罗斯搞休克疗法,通过证券形式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蒙古国亦步亦趋跟着来;后来俄罗斯大举卖油气资源,蒙古国也跟着卖起了自家的矿藏……

当然,矿产可是老天赏饭的好东西。蒙古国拥有种类丰富、储量巨大的矿藏,其中的不少埋藏不深、开采不难。诸如煤、钨、金、铁、锡等大宗矿藏,蒙古国不但都有而且挺不少,铜、钼的储量在亚洲更是数一数二。

然而“家里有矿”并不意味着就能舒舒服服挣钞票,更不能保证长久舒服地挣钞票。这其中的决定性条件就是“工业化”。

有工业化的底子,才能自己消化原材料,生产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通俗地说就是“让肉烂在锅里”;但是一旦工业水准拉胯(就像蒙古国这样),能挖出来、运出去就不错了,还想着进一步加工提高利润这怕不是想太多?

巧的是蒙古国的位置还那么微妙——它是全球第二大的纯内陆国家,仅有的两个邻国都是联合国五常。这也是蒙古国被调侃为“全球最安全国家”的来由之一。但在出口商品的时候,这个地理条件简直糟得不能更糟……

随便打开个地图APP就清楚了——假设蒙古国不想再被两个邻居卡出口的脖子,打主意另找买主、把煤炭铁矿石(直接)卖给第三个国家。

要么陆运上千公里去渤海湾上船,要么陆运三千公里走俄罗斯去日本海,这大笔运费一加,性价比还剩下多少?更何况,这还是假设一路顺风不出状况的前提下!

说到这里,新的疑问出现了:蒙古国这个名号建立起来也快有一百年了,难道这个国家的国运一直就这么不济,从来都没有搭车工业化的机会吗?

受沙俄掌控时期的蒙古国,自己统治集团都忙着敛财和享受,发展经济之类的想法那是根本没有。而当时的沙俄也已经快剩下最后一口气——十月革命的炮响已经在路上了!自身内部都已经腐朽不堪,又哪来经营蒙古的余力?

沙俄死了,换成了苏联。苏联对蒙古国倒是一边政经文教全面控制,一边源源不断地给着援助。毕竟中苏对峙一度陈兵百万,夹在中间的蒙古国自然有其地理优势。

在冷战期间,苏援成了蒙古国GDP的一大支柱。到苏联解体时,俄罗斯一度声称蒙古国欠他们亿卢布的债,大半都是苏联时期借款和利息“滚”出来的。然而苏联的援助也只是“授人以鱼”,并没有帮助蒙古国走上工业国家道路的意图。

其间逻辑也很简单:对苏联来说,各个加盟国各展所长各司其职也是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的,蒙古国人口少、工业基础薄弱、以畜牧业为主,为什么非要吃力不讨好地把你建成工业基地呢?交给乌克兰它不香吗?

对中国:多年不愈PTSD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蒙古国曾经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经济衰退,一次发生在年苏联解体之后,第二次则发生于年前后。前一次可以说是世界局势大变的连锁反应,第二次则多少有蒙古国官方“自作孽不可活”的成分。

年开始,蒙古国人均GDP被我国超过;年蒙古国入世,从此开始了卖资源的快乐生活。

前面已经说过,蒙古国自身是没有什么工业底子的,也没有抓住机会进行战略层面的相关布局。仅有的两个邻国中,俄罗斯自己也是个忙着卖矿卖油气的资源输出型国家,经济层面上与蒙古国并不互补,反而是争夺买主的竞争对手关系。

用排除法一看,蒙古国在年之后的经济起飞,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显然不无关联。毕竟你们有矿想出售,我们需要原材料来生产,原本是具备“大家好好做生意”条件的。然而蒙古对于我国,却始终抱持着严重的不信任、防范心理,严重时甚至快到了PTSD的程度。

苏联解体之前,这个国家亲苏;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国一边亲俄,一边暗搓搓地搞出了“第三邻国”的规划。不管是民间意向还是官方操作,他们对美、日、韩等国都释放出了大量的好感。接着一步步拉投资、谈合作、搞军演,削尖了脑袋想和美日韩拉上更紧密的交情。

这些举动,说穿了也就“远交近攻”四个字而已。随着入世之后蒙古国GDP一路走高,该国的民族主义浪潮也甚嚣尘上,一边防俄一边防中:

文化上加速推进对西里尔蒙文的淘汰,政治上则把“中国掠夺蒙古国资源”喊成政客的口头禅,民间疯狂崇拜成吉思汗,经济部长对外放话“要成为亚洲的又一只虎,或者是独一无二的蒙古狼”。一句话——蒙古国,飘了!

~年,蒙古国GDP增速冲到了自己的最高点——超过17%,接近18%。

大概也是经济形势一片火热带来了自我膨胀,年蒙古国《限制外国投资法》出台,对外资提出了近乎苛刻的条件,更坑爹的是这规定还有追溯性——别说规定出台之后外资受到限制,就算之前已经签好的合同也直接作废、不能履行。

据传言,蒙古国搞出这档子事,导火线是中国铝业竞价购买一家名叫南戈壁的蒙古国煤矿公司。蒙古国在人口、国力、经济都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对于中资企业在蒙古国的投资始终显示出一种近乎过敏的态度,担忧中资会通过资本对他们搞“经济殖民”……

如果只说这一波竞购,蒙古国政府的确是成功地阻止了。但是从商业角度来说,出台的新规就是一种完完全全的出尔反尔。

BBC报道称,蒙古国的限制令让大批外资闻到了不妙的味道,于是纷纷撤出蒙古国,其中当然也包括大量中资公司。就在第二年,外国对蒙古国的投资应声暴跌50%,到年,外资更是减少了85%。

一看局面不妙,蒙古国又开始超发货币。两波折腾之下全国经济几乎一蹶不振,别说看不到“重振远祖荣光”的希望,就连年那种欣欣向荣的局面也回不来了。

结语

蒙古国的采矿业现状,我国曾经一度也发生过:粗放式露天采矿广泛存在,采出来的矿利用率不高、利润上不去,对环境的破坏却巨大无比。畜牧业靠天吃饭,对草场的破坏也不小。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东风迟迟不来,卖个矿还得看隔壁邻居的眼色……

一旦外交上做过了火,我国的海拉尔等关口就会“急需检查”,暂时封闭,蒙古国要么找俄罗斯去,要么就慢慢等着吧。据传说,新冠疫情期间的三万只羊,就是蒙古政府多少“学乖”之后的结果。

回看蒙古国建国后的历史,不止一次发生度大转向,哪怕是到后来不得不认同了身处两大国夹缝的现实,仍然时不时弄出收割外资、“第三邻国”之类的奇葩操作。

成为徘徊十字路口的大汗之国,还是对自身没有清晰认知所致——想达到的结果太高,自己的起点却太低,还没有足够耐心和务实的态度去一步步前进。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先机,最终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